新闻详情

2021中国绿色地产指数TOP30报告

发表时间:2022-02-18 12:22

2022218

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2021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扩大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范围,促进新型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研发应用,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推动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实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中国作为地球村的一员,将以实际行动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应有贡献。”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大流行提醒着我们:地球村有多么脆弱。危机也意味着机会。新建绿色建筑和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在降低疫情传播、减轻经济损失、加快经济复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房企绿色低碳转型,是房地产建筑业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一环。为推动房地产建筑业的节能减排,推动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活创建,加快绿色金融与绿色建筑的融合发展,促进房企绿色低碳转型和绿色信用水平提升,在中国投资协会、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等机构的支持与帮助下,第三方绿色评价机构标准排名连续7年开展房地产业绿色调研工作,连续6年发布“中国绿色地产指数TOP30报告”,2021年更是与中国投资协会创新投融资专业委员会历时6个月调研编制《2021中国绿色地产指数TOP30报告》。

调研工作组秉承公开、客观、公正、诚信的原则,结合政府部门环境信息监测数据等进行交互比对,用绿色数据说话,引导中国房地产建筑业绿色转型,推动房地产建筑业节能减排和高质量发展,助力房企早日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

一、房地产建筑业碳排放引起全球关注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房地产建筑业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量使用均有所增加。

全球建筑建设联盟发布的《2019年建筑业全球形势报告》数据显示,全球建筑业能耗占全球能耗量的36%,相关二氧化碳排放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39%,因此房地产建筑业对减缓温室气体排放至关重要。

房地产建筑业遏制碳排放,并创造一个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比以往显得更为迫切且意义重大。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最新发布的《排放差距报告》,要实现《巴黎协定》到本世纪末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目标,全球需要在2030年前将碳排放量减少50%以上,并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人口不断增长和建筑面积继续扩大,势必将提高房地产建筑领域的能源消耗量和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全球房地产建筑行业向高度节能和低碳转型,对于实现到2030年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不超过2摄氏度的全球目标至关重要。

同时,房地产建筑行业还在应对全球空气环境治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作为对人类健康最大的环境威胁。空气污染是过度释放温室气体、短暂的气候污染物、有毒化学物质、生物污染物和许多其他来源的结果。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全球每10个人中就有9个人呼吸着被污染的空气,并暴露在高于世界卫生组织准则的污染物水平的空气之中。

室内空气质量不达标的建筑物和空气质量较差的城市,使人们同时遭受来自室内空气污染和室外环境污染的双重伤害。

建筑是社区和城市最为重要的基础设施。相关机构预测,到2060年,全球建筑面积将增加一倍。

美国能源部预测,如果不对房地产建筑行业的运作方式进行重大变革,这种扩张将推动全球原材料总消费量翻一番,这会大大增加房地产建筑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加速气候危机。

建筑物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都会产生大量污染物。二氧化碳排放不仅在建筑物运营阶段开始释放,也会在建筑材料的制造、运输、建设以及所有建筑物(包括建筑物和其他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终止阶段内释放。

从现在到2050年,在建筑物或基础设施投入使用前释放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占新建建筑全部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一半。传统建筑施工过程污染严重。在全球39%的建筑物二氧化碳排放量中,有11%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水泥、钢材和其他建筑材料的生产是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来源。砖窑以及钢铁生产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0%。其余28%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归因于运营中的建筑物的制冷、供暖和照明。能源使用受到建筑物围护结构质量的严重影响,较旧的建筑物二氧化碳排放量尤其高。

除二氧化碳排放外,运营中的建筑物还会释放出许多其他有毒污染物,包括细颗粒物(PM2.5)。这是由于燃料燃烧向建筑物供暖、制冷和发电以及氢氟碳化合物(HFC)引起的。

在建筑物范围内,建筑结构可能会释放出具有致癌性的有毒灰尘,例如二氧化硅。这极大损害了建筑工人以及居住在不受控制的建筑工地附近人们的健康和福祉。

进入建筑物内部后,情况变得较为复杂。燃料燃烧会造成室内空气污染(固体燃料造成PM2.5污染,天然气燃烧产生温室气体)、生物污染物(如空气传播的霉菌孢子)以及暴露于含有挥发性有机物等化学物质的家用织物、家具和物品中发现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等。

此外,碳排放乘数效应导致城市陷入气候变化高风险状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通常较差,并且经常使用机械通风来保护建筑物内部居民免受污染。这增加了能源使用,在上游产生了更多的排放物和污染物,并且可能导致局部环境问题,比如城市热岛效应。

建筑环境对空气污染危机的影响是在各个层面上产生的。它受到城市规划、建筑物使用人行为和社会经济因素、国家和地方房地产与建筑政策、能源法规以及地方建筑实践的影响。

房地产建筑行业推进“碳中和”比以往更为迫切。比如,使用碳排放友好型冷却剂和商业模式。再比如,管理建筑物产生的健康风险,采用绿色施工技术以及其他减少粉尘、废物的策略来适当管理建设周期的健康风险,尤其是粉尘产生的健康风险。

装配式建筑具有节能低碳的优势,包括减少材料浪费、减少对建筑工地和周围社区的破坏、减少运营能耗等。

根据Buildoffsite发布的报告,废物可占常规建设项目原材料使用总量的10%~20%。该报告引用了与常规项目相比由装配式建筑项目产生的废物的研究,研究发现装配式建筑可以将废物减少一半。这与波士顿咨询集团(BCG)的发现相吻合,即装配式建筑的使用可以将项目的建筑浪费减少50%。英国废物与资源行动计划(WRAP)的一份报告显示,装配式建筑最多可减少90%的废物。

要实现《巴黎协定》中将全球变暖保持在比工业化前水平低于1.5摄氏度的气候目标,房地产建筑业必须在2030年前将能源消耗量降低至少80%以实现碳减排,并在205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

全球建筑建设联盟、联合国能源署于2020年联合发布的《GlobalABC Roadmap for Buildings and Construction 2020—2050》确定了八项关键行动,以此作为房地产建筑业绿色转型的指导。

一是城市规划。包括土地使用、分区和其他与建筑、交通和能源系统相关的规划。

二是新建建筑。包括新建建筑设计过程、设计策略和规范等各个方面。

三是现有建筑。包括改善现有建筑的所有方面。

四是建筑运营。包括建筑物运营和管理等。

五是电器和系统。包括在新建建筑和现有建筑中使用的照明、电器和设备系统。

六是材料。包括建筑中使用的围护结构和产品材料。

七是弹性。包括建立复原力的所有方面,提高适应和减轻气候变化和其他自然灾害影响的能力。

八是清洁能源。包括从使用化石燃料等碳排放较高的燃料过渡到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

绿色建筑必须全面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并使用可再生能源。

为了在可接受的时间范围内实现房地产建筑业“碳中和”,不仅需要考虑绿色建筑运营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还需要考虑与建筑材料相关的碳排放——隐含碳排放。如前所述,隐含碳排放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众多相关活动排放的碳。比如,原材料开采、原材料运输到工厂,产品制造、产品运输到现场,建筑施工、建筑物的使用和维护,建筑物的翻新或拆除,现场废料运输以及填埋场废料存放。

衡量绿色建筑时,为了体现隐含碳排放,更应采用建筑全生命周期评估法。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数据,建筑材料的制造,即这些隐含的碳排放量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1%。一直以来,这一数据常常被大众所忽略。与能源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28%相比,隐含碳排放量的占比看上去很小,但对于新建建筑而言,隐含碳与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一样重要。

房地产建筑业使用的两种主要材料——水泥和钢材占隐含碳排放量的很大一部分。全球水泥和混凝土协会 (GCCA) 最近发布了一份“碳中和目标声明”,宣布其40名成员希望到2050年实现混凝土“碳中和”。GCCA称,水泥中约60%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材料本身,石灰石在加热生产成水泥熟料时会排放二氧化碳。但目前没有石灰石的替代品,只能通过添加更多的添加剂(如矿渣、粉煤灰、煅烧粘土等)来减少熟料用量。水泥中其他40%的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来自加热石灰石所需的燃料。

GCCA指出,生产水泥燃烧的传统化石燃料可以使用替代燃料,事实上,在这方面,全球的替代率已经达到5.6%。替代品通常是工业过程中高度易燃的副产品,最常见的是石油焦、污水污泥和骨粉。可再生能源将更有可能用于替代和减少间接碳排放。除了依赖替代燃料,GCCA表示将通过加强再碳化和部署碳捕获技术来实现混凝土“碳中和”。

按重量计算,另一建筑耗材——钢材的隐含碳排放比混凝土高得多——1吨钢材碳排放量相当于1吨温室气体排放量。根据世界钢铁协会的数据,钢铁生产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6.6%,超过水泥。这一数字反映了世界大部分地区仍在使用碱性氧气炉而不是电弧炉生产钢材。

减少钢材碳排放的另一个选择是减少对钢材的使用。比如,带有斜撑的支撑框架使用的钢材要比力矩框架少得多。

《GlobalABC Roadmap for Buildings and Construction 2020—2050》中提出了两大新概念:

净零运营碳排放建筑——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或其他形式的碳补偿抵消电力消耗和其他燃料消耗产生的碳排放的建筑。

终身净零碳排放建筑——在建筑中使用的材料或产品隐含碳排放已被抵消的建筑,且运营实现净零碳排放。

“净零”意味着首先要提高能源效率。在可再生能源可及的范围内,“近零”或“净零”反映了建筑本身尽其所能达到接近零碳排放的能源需求。为了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净零碳排放的终极目标,必须通过使用低碳材料、更高效的制造技术和优化材料以减少和抵消建筑材料中的隐含碳排放。

事实上,G7集团国家已开始优化建筑材料,减少了其住宅建筑整个生命周期碳排放量的35%至40%。

在美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已历经30多年。1990年,美国建筑师协会(AIA)环境委员会成立,低辐射(Low—E)玻璃成为当时美国房地产建筑业幕墙装饰的主流产品。1993年,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成立,2002年起LED光源开始应用于绿色建筑。2020年,光伏成为美国成本最低的电力来源。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了社会对建筑通风新的担忧。受此影响,美国健康建筑认证需求激增。近期,美国宣布到2050年实现房地产建筑业“碳中和”。

在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经济危机、社会动荡和特朗普政府的监管倒退之后,美国现任总统拜登作出了“重建更好的美国”的承诺。

拜登已经签署了多项与气候和环境有关的命令和备忘录,但只有少数政令与建筑行业直接相关。迄今为止,有关建筑行业的行动主要集中在公平和负担得起的住房上。

美国建筑、工程和建设行业 (AEC) 领导人向美国政府发出呼吁,建议采取六大行动:

——加强建筑标准:包括恢复奥巴马执政时期对高性能建筑的要求,以及旨在使存量建筑“碳中和”的新举措,比如基本建筑规范不受州市当局规范的约束。

——促进建筑再利用和升级:呼吁税法改革和其他促进建筑再利用和改造的手段。

——促进健康住房和弹性社区:建议制定国家健康住房指南,以及其他更好的弹性工具。

——促进材料健康和产品透明度:包括有毒的清洁产品和建筑材料以及其他隐含碳设备。

——促进全民健康学校:包括在教育系统内设立健康、高性能和弹性设施办公室的提议。

美国总务管理局 (GSA) 近期成立了两个与房地产建筑业“碳中和”相关的新任务组——联邦建筑“碳中和”任务组和环境正义与公平任务组。

建筑“碳中和”需要清洁能源,美国总务管理局已承诺,到2025年采购100%的可再生能源。这在所有新建建筑和重大改造电气化以及到 2030 年实现其投资组合中的净零能源的先前计划之上。新的任务组将“探索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机遇和挑战”作为目标,并努力将这一目标变为现实。

第二个新任务组专注于公平,由美国总务管理局与全美有色人种协进会(NAACP)进行合作,目标是“改善与多元化和代表性不足的社区的接触,以在整个联邦可持续建筑过程中创建解决方案。”

拜登总统的行政命令要求最晚于 2035 年采购净零排放车辆,包括为美国邮政服务以及无碳污染电力部门的采购。该行政命令旨在创建一个“保护和恢复公共土地和水域、增强社区复原力、增加重新造林、增加农业部门的碳封存、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娱乐机会并解决不断变化的气候。”

除联邦政府外,美国各州、市政当局、公用事业公司和企业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和使用清洁能源,在迈向无化石能源的道路上取得了进展。

根据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的数据,美国近210个城市已承诺实现100%的清洁电力或净零排放。这一目标对建筑物和房地产建筑行业具有巨大的影响。100%清洁电力目标意味着“碳中和”。如果公用事业单位通过购买可再生能源或碳补偿来抵消碳排放,则公用事业就可以继续使用化石燃料发电。当没有可再生能源时,公用事业公司继续依靠作为电网混合组成部分的化石燃料提供动力。

美国艾奥瓦州首府得梅因(Des Moines)制定了24/7无碳目标。这意味着,非化石燃料能源必须在城市需要的一小时内满足城市的所有电力需求。对于公用事业而言,这也使负载转移变得极为重要,这意味着管理建筑物的电力负载是成功的关键。无论电力负载如何浮动,都需要与水力发电或先进的(有时是昂贵的)技术相匹配,例如增强的地热、绿色氢气或碳捕集。

得梅因(Des Moines)在其24/7决议中认可了这一方向,“新建建筑和现有建筑必须使用智能建筑技术,通过电网互动、电气化和提高效率等措施,在降低能源需求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美国马萨诸塞州近期制定了一项全面的新气候法案,要求到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这一法案划定了6个领域,包括住宅建筑、商业和工业建筑等。

该法案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要求行政部门在一年内为建筑物制定新的规范,其中包括“碳中和”要求。

二是根据收入、边缘化群体所占百分比和英语熟练程度定义“环境正义人口”,并要求考虑对过去污染环境的潜在破坏性项目,要强制要求其提供环境评价报告。

三是要求公用事业公司逐年增加其可再生能源投资组合。

四是为电器设定更高的能效标准。

五是以多种方式激励使用太阳能,并要求太阳能激励计划要针对低收入和其他边缘化社区。

现有建筑的“碳中和”比新建建筑的“碳中和”显得更为迫切。在欧洲,欧盟资助的BUILD UPON项目正在使欧洲城市到2050年实现其现有建筑存量的“碳中和”。

目前共有32个欧洲城市实施BUILD UPON框架,这是实现欧盟现有建筑改造浪潮的重要工具,这项计划旨在到2030年在地方层面至少将欧盟的现有建筑改造率提高一倍。通过这一方式,参与城市可以在实现欧盟绿色协议的2050年“碳中和”目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亚太地区是“碳达峰、碳中和”的重点区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亚太地区有45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60%,其GDP占全球GDP的近一半。据国际能源署统计,由于持续的经济和人口增长,到2040年,中国和印度将成为能源需求增长最大的两个国家。这一趋势再加上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亚太地区房地产建筑业增长和服务需求的多元化。

事实上,亚太地区仍然严重依赖化石燃料,尤其是煤炭发电和石油运输。虽然中国能源供应结构进行了调整,通过转向天然气从而减少了对煤炭的依赖,但是天然气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与煤炭差别不是很大。

据世界银行研究,亚洲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增加,这导致亚太地区成为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绝对值最高的地区之一。

联合国一项报告显示,日本是世界第五大温室气体排放国,约占全球排放总量的3%。2020年12月,日本政府发布了一项绿色增长战略以实现2050年净零排放承诺。针对房地产建筑行业,日本发布了详细计划,确定和挖掘现有建筑的节能潜力,包括在既有补贴计划的基础上,对现有建筑改造予以财政激励,还制定了到2050年对全部建筑进行改造的目标。

国际组织C40城市作为一个由全球97个特大城市组成的联盟,于2021年初推出了清洁建筑宣言,最初有布达佩斯、洛杉矶、墨西哥城和奥斯陆4个签署方。这4个城市的市长承诺:到2030年,将所有新建市政建筑、改造现有建筑以及其他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的隐含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至少50%;到2025年采购并在可能的情况下仅使用零排放建筑机械。

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净零能耗建筑并不总能减少碳排放。可再生能源的增加,既加速了净零能耗建筑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也加剧了传统能耗建筑在碳减排方面的不足。唯有以不同的方式设计和运营净零能耗建筑,才能使房地产建筑行业真正实现“碳中和”。

二、中国房地产建筑业绿色低碳转型迈入新阶段

2020年是深化改革、波澜壮阔的一年。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获得绿色建筑认证的项目达到了2.47万个,建筑面积超过了25.69亿平方米。此外,装配式建筑新开工面积也由2015年的0.73亿平方米增加到了6.3亿平方米,装配式建筑新开工面积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由2015年的2.7%增长到了20.5%以上,较2019年增长50%。

2020年7月,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总体方案〉的通知》(发改环资〔2019〕1696号)要求,为推动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国银保监会等部门联合发布《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到2022年,当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70%,星级绿色建筑持续增加,既有建筑能效水平不断提高,住宅健康性能不断完善,装配化建造方式占比稳步提升,绿色建材应用进一步扩大,绿色住宅使用者监督全面推广,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绿色建筑创建活动,形成崇尚绿色生活的社会氛围。

随后,北京、河北、吉林、黑龙江、辽宁、安徽、宁夏、陕西、山西、山东、云南、河南、湖南、湖北、广东、福建、江西、江苏、重庆、四川、海南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陆续发布了《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促进绿色建筑发展。

2020年10月,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关于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试点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提出在南京市、杭州市、绍兴市、湖州市、青岛市、佛山市六个城市进行试点,并鼓励其他地区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应用。《通知》提出的工作目标是:在政府采购工程中推广可循环可利用建材、高强度高耐久建材、绿色部品部件、绿色装饰装修材料、节水节能建材等绿色建材产品,积极应用装配式、智能化等新型建筑工业化建造方式,鼓励建成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到2022年,基本形成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政府采购需求标准,政策措施体系和工作机制逐步完善,政府采购工程建筑品质得到提升,绿色消费和绿色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增强。

自2021年1月1日起,《广东省绿色建筑条例》开始施行。其中,提出新建民用建筑应当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建设。大型公共建筑和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国有资金参与投资建设的其他公共建筑应当按照高于最低等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建设。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提高绿色建筑发展要求,制定和执行更高要求的绿色建筑标准。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内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九市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加快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在一定区域内按照高于最低等级绿色建筑标准两级以上进行建设,具体区域范围在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规划中确定。

2021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绿色建筑标识管理办法》,明确绿色建筑标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一式样,绿色建筑标识认定需经申报、推荐、审查、公示、公布等环节,审查包括形式审查和专家审查。《管理办法》自2021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

为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绿色建造、提升建筑工程品质、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21年3月印发了《绿色建造技术导则(试行)》,其中明确,绿色建造应统筹考虑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效率、环保、生态等要素,实现工程策划、设计、施工、交付全过程一体化,提高建造水平和建筑品质;全面体现绿色要求,有效降低建造全过程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少碳排放,整体提升建造活动绿色化水平;宜采用系统化集成设计、精益化生产施工、一体化装修的方式,加强新技术推广应用,整体提升建造方式工业化水平;宜结合实际需求,有效采用BIM、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通信、区块链、人工智能、机器人等相关技术,整体提升建造手段信息化水平;宜采用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等组织管理方式,促进设计、生产、施工深度协同,整体提升建造管理集约化水平。

2021年4月,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先后发布《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11/T 825—2021)、《北京市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DB11/T 1831—2021)等文件,并分别于今年的6月1日、7月1日正式实施。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于2021年6月印发了《关于加强本市绿色建筑设计管理工作的通知》并要求,上海市新建民用建筑应当按照绿色建筑基本级及以上标准建设。其中,新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以及其他由政府投资且单体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应当按照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建设。自2021年9月1日起,提交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的新建民用建筑 ,应符合《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标准》《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标准》的要求。

2021年6月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广西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绿色建筑和绿色建造,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工程策划、设计、施工的全过程,完善绿色建造配套政策和体系建设。城市(镇)总体规划区内新建民用建筑(农村自建住宅除外)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在建设用地出让地块规划条件或项目设计方案审查、初步设计中应明确绿色建筑有关技术指标及方案,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

2021年6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县城新建建筑要落实基本级绿色建筑要求,鼓励发展星级绿色建筑。加快推行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节水标准,加强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不断提高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的比例。推进老旧小区节能节水改造和功能提升。新建公共建筑必须安装节水器具。加快推进绿色建材产品认证,推广应用绿色建材。发展装配式钢结构等新型建造方式。全面推行绿色施工。提升县城能源使用效率,大力发展适应当地资源禀赋和需求的可再生能源,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地热能、生物质能、空气源和水源热泵等,推动区域清洁供热和北方县城清洁取暖,通过提升新建厂房、公共建筑等屋顶光伏比例和实施光伏建筑一体化开发等方式,降低传统化石能源在建筑用能中的比例。

2021年6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副司长赵鹏高在北京市主持召开部分地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座谈会。会议强调,各地区要抓紧建立本地区“碳达峰、碳中和”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夯实碳排放统计核算基础,加强重大问题研究,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积极推进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等领域重点工作,完善信息报送和共享机制,确保“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取得良好开局。

近年来,各地纷纷排出碳达峰时间表。上海提出力争2025年“碳达峰”。深圳提出到2025年,要在珠三角城市中率先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2021年6月15日,北京市政府参事室主办的“碳中和”座谈会举行,会议提出北京的“碳中和”时间为2050年,将比全国的目标提前10年。到2050年,北京市城市交通实现近零排放,建筑领域基本实现近零排放。

2021年是中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房地产行业已进入到下半场。从此前的偏重速度、规模上来看,房企必须向注重效益转变,绿色建筑显然是转型风口。

三、房地产建筑业绿色投资潜力巨大

国际金融公司预计,到2030年,在新兴市场投资绿色建筑将带来24.7万亿美元的机会。其中东亚、太平洋和南亚地区的绿色建筑投资机会估计为17.8万亿美元,占全球总投资的70%以上。

据国际评级机构穆迪统计,全球范围内绿色、社会和可持续发展债券(简称为“可持续债券”)的发行量在2020年达到创纪录的水平,总额达4910亿美元。穆迪预计,2021年发行量将再创新高,达到6500亿美元,比去年增长32%。这一总额将包括大约3750亿美元的绿色债券,1500亿美元的社会债券和1250亿美元的可持续发展债券。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统计,截至2020年年底,全球已累计发行绿色债券共1.0248万亿美元。分区域来看,欧洲地区绿色债券发行规模最高,达4688亿美元,其次为北美和亚太地区。募集资金多用于清洁能源和绿色建筑,2020年募集资金用于新能源、绿色建筑和清洁交通的占比分别为36%、27%和23%。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末,中国绿色贷款余额约1.8万亿美元,绿色债券存量约1250亿美元,规模分别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但和国际投向相比,房地产建筑业受益于绿色金融,有着极大的提升空间。

2021年4月21 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印发〈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的通知》,于今年7月1日正式生效。《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一级目录分为节能环保产业、 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生态环境产业、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六大领域,新增了绿色服务领域,并把旧版中的节能、污染防治整合为节能环保产业。二级目录中新增了绿色农业、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水资源节约和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等新时期国家重点发展的绿色产业领域类别。三级目录将旧版的38项三级目录扩充至48项,同时增加了204项四级目录。《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 年版)》三级目录基本一致, 实现了政策间的统筹协调,有助于国家绿色低碳转型发展重点项目得到绿色金融服务。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这一目录将“超低能耗建筑建设”“绿色建筑”“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装配式建筑”“既有建筑节能及绿色化改造”“物流绿色仓储”等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收入其中。受此影响,未来将迎来绿色建筑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的窗口期。

四、中国绿色地产发展情况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之年。在2021年3月举行的全国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房地产建筑业作为重点节能减排的领域之一,绿色建筑也不再徘徊于十字路口,而是成为行业提质增效的风口。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和世界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原有的产业格局被打破、重塑。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4.14万亿元,同比增长7.0%,增速比上年回落2.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2020年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达92.68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7%,增长幅度较上年回落5.0个百分点。其中,房屋新开工面积22.44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2%。

受新冠肺炎疫情及政策调控叠加影响,中国房地产行业相关数据增速均有所放缓,但由于我国城镇化仍在快速推进,房地产业增量趋势仍将保持。在每年房屋施工面积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发展绿色建筑优势突出。

“十三五”期间,中国绿色建筑发展整体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此外,随着政策驱动和市场内生动力的增强,装配式建筑相关产业发展迅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6.3亿平方米,较2019年增长50%,占新建建筑面积的20.5%,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即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5%。

与此同时,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获得绿色建筑认证的项目累计达到了2.47万个。根据标准排名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住建部门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共有1658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二星级认证,认证面积约为1.73亿平方米,与2019年相比大幅增长33.08%。其中,获得绿色建筑二星级运行认证的项目共有89个,同比下降40.27%;认证总建筑面积108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4.91%,占二星级绿色建筑认证总面积的6.29%。

此外,2020年共有154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三星级认证,认证面积超过160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约23.01%。其中,有26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三星运行认证,认证面积约为367万平方米,占三星级绿色建筑认证总面积的22.85%。从建筑类型来看,2020年全年,有超过40个住宅项目获得绿色建筑三星级运行认证;有逾786个住宅项目获得绿色建筑二星级运行认证。从公共建筑类型来看,2020年取得绿色建筑三星级认证的项目达103个,而2019年该数值仅为33个;2020年有806个项目通过绿色建筑二星级认证,是2019年的三倍之多。

与此同时,2020年获得绿色建筑二星级和三星级认证的工业建筑项目数量分别为5个和9个,而2019年仅有2个工业建筑通过绿色建筑二星级认证,绿色建筑三星级认证的数量为0。另外,还有超过30个混合建筑取得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认证。

从认证星级来看,获得绿色建筑二星级认证的项目总体上呈快速增长的趋势,而绿色建筑三星级认证的建筑项目新增数量呈下降趋势。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通知,要求按照《绿色建筑标识管理办法》,做好三星级绿色建筑认证申报工作。

从认证类型来看,二、三星绿色建筑中三星级运行认证均占比极低。这说明绿色建筑从设计到运行的转化落实过程出现很大的问题。

针对此,《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9年版)》将绿色建筑评价认证改为在建筑工程竣工后进行,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可进行绿色建筑预评价。这一变化能有效约束绿色建筑技术落地,对模拟计算的结果准确性要求更高,对施工图设计审查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对评价认证证书影响很大。

在对以往6年绿色地产指数编制的基础上,2021年,标准排名通过系统、严谨地研究,制定了更为科学合理的绿色地产评价体系。除了继续对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和全装修成品房三个指标进行考察,并从新开工和竣工两个维度分别进行统计和测算分析外,还引入了地产企业能源消耗以及建材消耗、施工建设、办公等所产生的碳排放情况、主要污染气体排放情况、水资源消耗情况、固体废弃物排放情况以及环境信息披露情况等其他环境指标。

(一)碳排放情况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碳排放情况成为各部门、企业以及公众关注的焦点。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为49.3亿吨二氧化碳,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51.3%。建筑材料和施工建设占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的29%,运行阶段占22%。减少房地产建筑行业的能源使用量和碳排放量,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之所在。因此,标准排名选取碳排放量作为衡量绿色地产发展的一个关键性指标。

在标准排名监测的房企百强企业中,发布2020年度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有102家(有10多家企业尚未发布),但在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企业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仅有47家。房企百强披露数据显示,2020年房企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较少的4家企业分别为力高地产(0.25吨)、德信中国(233.72吨)、佳源国际(291.43吨)和融信中国(411.33吨);温室气体排放量较多的4家企业分别为富力地产(71.40万吨)、华润置地(74.94万吨)、新城控股(77.63万吨)和中国铁建(735.95万吨)。

但由于各房企的披露标准和统计边界不统一,披露数据的企业大部分仅披露企业办公过程中所产生的碳排放,而消耗建材、施工建设方面的隐含碳排放数据缺失。标准排名在此基础上,通过房企百强2020年当期竣工面积、能源消耗情况等根据碳排放系数,分别测算出消耗建材建设施工阶段房企的碳排放量以及用水、用电、天然气、燃油等耗能所产生的碳排放情况。其中,中国恒大、碧桂园和保利发展2020年房地产竣工面积分别为7392万平方米、4959万平方米和3986万平方米,位于行业前列,通过碳排放系数测算在消耗建材施工建设所间接产生的碳排放量分别为5334.1万吨、3578.5万吨和2876.3万吨。

通过碳排放系数测算,消耗水资源产生的碳排放量较少的3家房企分别为融信中国、银城国际和陆家嘴,而富力地产、龙湖集团和中国中铁3家企业2020年用水量较大,其用水产生的碳排放量分别为1.88万吨、2.66万吨和40.74万吨。

在用电方面,北辰实业、德信中国和陆家嘴由于年度用电量较少,故其产生的碳排放量较少;而融创中国、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年度用电量较多,据测算,这三家企业用电产生的碳排放量分别为60.06万吨、770.24万吨、1503.22万吨。

在披露天然气消耗量的30多家房企百强企业里,消耗天然气所产生的碳排放量相对较少的3家企业分别为朗诗集团、建发地产、佳源国际;消耗天然气所产生的碳排放量较多的3家企业分别为合景泰富、中国中铁和融创中国。

在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燃油消耗数据的百强房企不足四分之一。数据显示,正商地产、融创中国和弘阳地产3家企业因燃油消耗所产生的碳排放较少,而中国恒大、瑞安房地产和中国铁建3家企业因燃油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较多。

标准排名通过综合各房企温室气体直接排放量、消耗建材施工建设碳排放量、用水、用电、天然气、燃油等耗能所产生的碳排放量等数据,测算出各房企2020年的碳排放总量。

标准排名研究发现,2020年合生创展、华发股份、荣盛发展、佳兆业、中建东孚、中交地产、蓝光发展、祥生地产、龙光地产、首开地产、建业集团、远洋集团和中国奥园等13家企业的碳排放总量位于200万至500万吨之间,红星美凯龙、金科股份、中国金茂、金地集团、阳光城、金隅股份、上海建工、招商蛇口、华夏幸福、绿城中国、雅居乐、中南建设等12家房企碳排放总量位于500万至1000万吨之间;旭辉集团、世茂房地产、龙湖集团、融创中国、中国中铁、中海发展、绿地控股、华润置地和合景泰富9家房企碳排放总量位于1000万至2000万吨之间,富力地产、新城控股、中国铁建、万科集团、中梁控股、保利发展、碧桂园和中国恒大8家房企碳排放总量大于2000万吨。

其中,保利发展、碧桂园和中国恒大3家房企碳排放总量较多,分别为2876.3万吨、3578.5万吨和5388.5万吨。

标准排名研究发现,碳排放总量相对较少的房企究其原因,更多的是因为披露数据不全面,而碳排放总量较多的企业环境负荷较大,故标准排名综合地产行业情况将房企百强的碳排放总量按照正态分布模型排列,以标准差调整期望值得出2020年房企碳排放总量最优值,依照正态分布曲线上的离散程度由最优值对应的满分向两侧递减修正计算得出各房企的碳排放系数。

(二)污染气体排放量

标准排名选取了氮氧化物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悬浮粒子/颗粒物排放量等大气污染的关键污染气体排放情况作为评价绿色地产系数的另一关键指标之一。通常来讲,污染气体排放量越少的企业该项系数得分越高。

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房企百强中披露污染气体排放量数据的企业不足四分之一。其中,明发集团、弘阳地产、九龙仓、龙光地产、绿城中国、北辰实业和上实城开2020年氮氧化物排放量位于1至3吨之间,中国中铁、富力地产和中国恒大3家房企2020年氮氧化物排放量位于5至10吨之间。力高地产2020的氮氧化物排放量约为189吨,合景泰富超过40万吨。同时,力高地产和合景泰富也是二氧化硫排放大户,力高地产和龙光地产、中国中铁3家企业的颗粒物排放量相对较大,分别为11.19吨、21.97吨、296.88吨。

合景泰富肯定不是2020年污染气体排放量最大的房企,与那些不披露排放情况的企业相比,这些充分披露污染气体排放量的企业更加重视污染物排放情况。企业只有意识到污染物排放问题的严重性,日后才能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排放。

(三)固体废弃物排放量

严格意义上来讲,房地产行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比较大,标准排名通过有害废弃物和无害废弃物排放量这2个指标作为衡量房企绿色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和废弃物排放量的细分指标。

标准排名研究发现,有不足三分之一的百强房企披露了固体废弃物排放情况,但大部分企业仅披露了其办公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只有少数房企详细披露了建筑废弃物排放情况。另外,为方便统计数据,标准排名未列入个别企业计件公布的固体废弃物数据。

数据显示,中国中铁2020年排放的有害废弃物较多,为571吨。旭辉集团、龙湖集团和中海发展等企业因披露的无害废弃物中还包含建筑垃圾,从而导致其无害废弃物排放总量较大,分别为1506万吨、3179万吨和3920万吨。

综合来看,2020年融创中国、大悦城地产和瑞安房地产等企业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位于2万至10万吨,新城控股约为30万吨,新世界中国、龙光地产、富力地产和中国中铁4家企业位于100万至500万吨,旭辉集团、龙湖集团和中海发展位于1000万至4000万吨。

整体来看,房企包含建筑垃圾的固体废弃物排放量较大,但实际有害废弃物所占比例相对较小,不过分类回收水平不足。以后还需加强房企固体废物分类管理、节约处置,提高固体废物处置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2021年3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十四五”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煤矸石、粉煤灰、尾矿(共伴生矿)、冶炼渣、工业副产石膏、建筑垃圾、农作物秸秆等大宗固废的综合利用能力显著提升,利用规模不断扩大,新增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60%,存量大宗固废有序减少。

(四)水资源消耗量

水资源消耗情况是标准排名绿色地产评价体系中的另一关键指标。

监测数据显示,披露用水量的房企百强企业近1/3。其中,有6家房企2020年用水量不足1万立方米,朗诗集团、景瑞控股、首创置业、东原地产、正商地产和时代中国6家房企用水量位于1万至10万立方米,弘阳地产、三盛控股、佳兆业、万科集团、路劲地产、上实城开、景业名邦、建发地产、合景泰富和明发集团10家房企用水量位于10万至100万立方米,禹洲地产、亿达中国、瑞安房地产、大悦城地产、绿城中国、九龙仓、阳光城、中国奥园、合生创展、远洋集团、新鸿基地产、旭辉集团、龙光地产、新世界中国、华南城和新城控股16家企业位于100万至1000万立方米, 中国恒大、融创中国、中海发展、富力地产和龙湖集团5家企业2020年的用水量位于1000万至5000万立方米,中国中铁2020年的用水量则高达4.5亿立方米。

此外, 大悦城地产、旭辉集团和瑞安房地产三家房企2020年污水排放量均超过100万立方米,分别为130万立方米、110万立方米和104万立方米,弘阳地产和龙光地产2020年污水排放量分别超过70万和80万立方米。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用水和污水排放较少企业披露数据的仅为其办公产生的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万科集团披露2020年其用水量仅为25万立方米,但是其2020年房屋开工和竣工面积均超过3000万平方米,按照施工建设每平方米建筑用水0.6立方米估算,万科2020年的用水量也已超过1800万立方米。

(五)信息披露不完善

房地产建筑企业在年度报告和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方面虽然略有进展,但环境信息中所披露的信息仍非常有限,且披露标准不一致、披露信息不完整。数据显示,标准排名监测的房企百强中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含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的企业有102家,占比达66.7%。

如果仅看数量,各大房企的确在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方面有了成效,但仔细研读其内容,便会发现信息披露的质量不佳。其中,独立发布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有80家,在年报中披露内容的企业有22家。在港股上市的房企披露的数据相对来说较为全面,而A股上市的企业只有规模较大的房企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数据相对完整,不少企业报告形式重于实质,缺乏高质量、可比和可操作的数据。

近年来,我国不断出台新政策,加强了对企业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方面信息披露的重视。2020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2019修订)》开始施行,进一步强化信息披露要求,设专章规定并系统完善了信息披露制度,保障证券发行注册制的实施。2020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明确要求上市公司规范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并提升信息披露质量。此外,在“30•60”双碳目标背景下,未来企业的碳排放等相关指标将受到更多关注,公司需提升相关指标披露的透明度。

随着未来中国证监会与生态环境部联合研究发布的《上市公司强制ESG信息披露制度》开始实施,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开始重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布,相信未来企业绿色信息透明系数也将越来越高。

此外,房企的环保投入和安全生产投入、绿色办公、违规处罚情况等也是衡量绿色系数的的重要指标。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中国铁建环保投入金额高达15亿元,华润置地环保投入金额为1935万元。

绿色办公是企业绿色发展的一个环节,最直观地表现是纸张消耗量。数据显示,合景泰富、融信中国和佳兆业等企业的纸张以及包装材料消耗量较少,分别为0.47吨、1.85吨和1.9吨,而首创置业、远洋集团和龙光地产的纸张以及包装材料消耗量较大,分别为31.7吨、50.5吨和51吨。

在管理体系认证方面,招商蛇口、世茂房地产、富力地产、中国恒大、五矿地产、融创中国、东原地产、中海发展、华润置地、中国铁建、新世界中国等均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富力地产、中国恒大和中海发展均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新世界中国和招商蛇口等企业均通过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富力地产、中海发展、新世界中国等房企均通过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此外,企业的合规发展是其进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故标准排名通过Wind数据库将2020年上市房企涉及诉讼次数、诉讼涉案金额、违规处罚次数和违规处罚金额等数据进行导出,并纳入了评价指标,对于诉讼次数、违规处罚次数及相关处罚金额较大的企业进行扣分。

数据显示,2020年间涉诉金额最高的企业是泰禾集团,金额高达42.8亿元,涉诉4次。其次,珠江股份、*ST云城、南京高科、深赛格、大名城、ST粤泰、天地源、*ST海创、深振业A、济南高新、香江控股、*ST松江、*ST基础、世联行、*ST新光、小商品城、招商蛇口和苏州高新等18家企业涉诉金额均过亿元。其中,小商品城年内涉诉次数高达17次。有17家上市房企因违规被处罚,其中,*ST新光违规处罚金额60万元。

综上所述,标准排名依据房企的绿色建筑相关数据、碳排放量、污染气体排放量、固体废弃物排放量、水资源消耗量以及包含环境信息披露的其他环保情况等五个方面、10个细分指标系数,经过详细分析测算,得出2021中国绿色地产指数TOP30榜单。

从企业层面看,中海发展、万科集团、绿城中国、首开地产等地产巨头进入绿色地产标杆行列,而当代置业、碧桂园、宝龙地产、恒通集团和远洋集团等跻身绿色地产运行示范行列。

与2020年相比,世茂房地产、金地集团、新世界中国、东原地产、祥生地产、富力地产、中国中铁、弘阳地产、华侨城、时代中国和金辉集团等11家企业,由于绿色建筑和绿色发展数据相对较好,成功入围2021中国绿色地产指数TOP30,而葛洲坝、红星美凯龙、建业集团、雅居乐和领地集团等5家企业在2021年未能上榜。

标准排名研究发现,入选2021中国绿色地产指数TOP30的41家绿色地产标杆企业,其2020年的新开工总面积超过6.02亿平方米,同比略有增加;其中获得绿色建筑二星级和三星级设计认证的认证面积约为7450万平方米,同比增加45.46%。

2021中国绿色地产指数TOP30的上榜企业在2020年已开工建设全装修成品房960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27%;新开工装配式建筑7526万平方米,同比减少21.33%。

五、标准排名“RANK”绿色地产指数评价模型

1.数据统计时间范围: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

2.数据来源:上市公司2020年年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Wind数据库、标准排名监测和调研统计,“-”表示该项数据缺失。

3.绿色信用指数G=RI×30%+CG×10%+SW×10%+CE×

30%+WC×10%+IN×5%+AI×5%

其中G代表绿色指数,满分100;绿色地产常规指数RI和碳排放指数CE,按照30%占比计算;绿色地产奖励指数AI和绿色信息透明指数IN按照5%占比计算;污染气体指数CG、固体废弃物指数SW和水资源消耗指数WC均按照10%计算。

(1)绿色地产常规指数(RI)

由于全装修成品房和装配式建筑这两大指标也是反映建筑绿色环保、节能低碳的重要因素,因此标准排名将这两项指标也作为计算房企绿色指数的重要内容。

绿色地产常规指数RI满分为100,其中绿色建筑设计认证和运行认证分别按照25%和55%占比计算,装配式建筑和全装修成品房两大指标分别按照5%和15%计算。

绿色地产常规指数(RI)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P表示公司营业收入规模系数,该系数通过对企业当年营业收入数据的离差标准化处理,得到各家企业相对于大型企业的规模系数,从而将大型企业在推广绿色建筑、引领绿色地产发展趋势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引领作用予以显现。

计算公式为:

其中M代表企业年度营业收入,MAX表示所有调研企业中年度最大营业收入值,MIN代表所有调研企业中年度最小营业收入值。

b1代表绿色建筑设计一星级面积,b2代表绿色建筑设计二星级面积,b3代表绿色建筑设计三星级面积,E代表新开工面积。

d1代表绿色建筑运行一星级面积,d2代表绿色建筑运行二星级面积,d3代表绿色建筑运行三星级面积,F代表竣工面积。

H代表装配式建筑面积,J代表全装修成品房面积。

(2)绿色地产奖励指数(AI)

为了鼓励企业开发建设更加绿色环保、节能低碳的高星级绿色建筑项目,标准排名将绿色建筑二星级和三星级认证数据作为奖励指数。绿色地产奖励指数A满分同样为100,其中绿色建筑二星级和三星级设计认证数据分别按照10%和20%计算,绿色建筑二星级和三星级运行认证数据分别按照30%和40%计算。

绿色地产奖励指数(AI)计算方法如下:

(3)污染气体排放指数(CG)

污染气体排放指数=氮氧化物排放系数×35%+二氧化硫排放系数×35%+颗粒物排放系数×30%

(4)固体废弃物排放指数(SW)

固体废弃物排放指数=无害固体废弃物排放系数×40%+有害废弃物排放系数×60%

(5)碳排放指数(CE)

碳排放指数=直接温室气体排放系数×15%+用电碳排放系数×15%+天然气消耗系数碳排放系数×15%+燃油消耗碳排放系数×20%+用水碳排放系数×15%+消耗建材施工建设碳排放系数×20%

(6)水资源消耗(WC)

水资源消耗指数=用水量系数×90%+污水排放量系数×10%

由于公布污水排放情况的企业较少,所以该项分值占比较小。

(7)绿色信息透明指数(IN)

中国证监会正在制定实施环境信息强制披露制度,上市房企对于环境信息的公开披露将成为衡量企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指标。为了鼓励企业披露更多环境信息,标准排名将该指数作为企业绿色指数的重要组成部分,总分为100。

绿色信息透明指数(IN)计算方法如下:

其中n=企业网络绿色新闻条数,n1=企业网络负面信息条数,Q代表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奖励系数,满分为20分,未发布报告的为0分,独立发布报告的基础分为14分,在年报中发布的基础分为10分,并根据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信息披露完整度和翔实度确定具体分值。a代表企业违规涉诉情况、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情况、环保投入等,满分10分标准排名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调整。

六、中国绿色地产发展特点

(一)千亿房企引领绿色风潮

标准排名2021中国绿色地产指数TOP30显示,中海发展、万科集团、绿城中国、首开地产、当代置业、中国金茂、世茂房地产、龙湖集团、金科股份、中国恒大、荣盛发展、金地集团、朗诗集团、碧桂园和宝龙地产等房企成为2021中国绿色地产指数TOP30的前十名。

其中,中海发展、万科集团、绿城中国和首开地产成为标准排名2021中国绿色地产指数TOP30的前三名。央企中海发展自2020年首次夺得中国绿色地产指数TOP30的冠军后,今年守擂成功,继续蝉联冠军。与此同时,万科也蝉联榜眼,而首开地产和绿城中国因2020年绿色发展较为突出,由2020年的第4名和第5名跻身到2021中国绿色地产指数TOP30的第三名,并列探花之位。

中海发展2020年实现了3361.5亿元的权益销售额,在其1408万平方米的新开工面积中,获得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设计认证的面积达468万平方米。中海发展在2020年拥有803万平方米的全装修成品房面积和832万平方米的装配式建筑面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稳坐冠军宝座。此外,中海发展2020年包括消耗建材、施工建设、耗水(1991万立方米)、耗能、建筑垃圾在内的固体废弃物排放(3920万吨)等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1435.7万吨。

蝉联中国绿色地产指数TOP30榜眼的万科集团,2020年新开工面积3459万平方米,其中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认证面积高达94.9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381万平方米,其中获得绿色建筑二星级运行认证的面积达415万平方米。

万科集团2020年包括消耗建材、施工建设、办公耗能、耗水、废弃物排放等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为2444.5万吨。不过,万科集团并未披露2020年污染气体、废水污水和建筑垃圾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仅披露了其办公过程中所产生的25.8万立方米用水量和1109吨废弃物,这也是万科集团排名在中海发展之后的重要原因。

位列第三名的绿城中国,2020年新开工面积为1200万平方米,其绿色建筑覆盖面积高达98%,获得绿色建筑一星级设计认证面积达334万平方米,绿色建筑二星级设计认证面积高达839.08万平方米。2020年绿城中国碳排放总量为901.62万吨,在同规模企业中相对较低,用水量224.2万立方米,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约2773千克。

同样位居探花之位的首开地产2020年实现690亿元的权益销售额,其596万平方米的新开工面积中,获得绿色建筑二星级设计认证面积高达355.39万平方米,获得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认证面积34.05万平方米。首开地产2020年全装修成品房面积为480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面积为580万平方米。此外,2020年首开地产碳排放总量为384.6万吨,绿色建筑和绿色发展相关数据抢眼。

而2020年排名第三的中国恒大却跌出前五。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恒大合约销售额为6856.7亿元,新开工面积约为4306.3万平方米,绿色建筑设计认证一星级、二三星级认证面积分别为3225.5万平方米、1081万平方米,全装修成品房面积更是高达4306.3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面积也高达1074.6万平方米。从绿色建筑相关数据来看,恒大表现不俗,但因其碳排放数据和污染气体排放数据欠佳,故跌出前五。

在2021中国绿色地产指数TOP30的前10名中,除万科、恒大和碧桂园三大房企的销售规模超5000亿元外,央企中海发展销售规模超3000亿元,绿城中国、首开地产、中国金茂、世茂房地产、龙湖集团、金科股份、荣盛发展和金地集团等7家企业的销售规模均超过千亿元,宝龙地产、当代置业、朗诗集团的销售规模均超过400亿元。

2021中国绿色地产指数TOP30中的前10名企业,在2020年的新开工面积高达2.74亿平方米,占上榜企业总计5.9亿平方米的新开工面积的45.5%;而前10名企业获得绿色建筑二三星级认证的面积为7048万平方米,占2021中国绿色地产指数TOP30共41家上榜企业总面积的48.7%。

此外,2021中国绿色地产指数TOP30的前10名企业,共有新开工装配式建筑3747万平方米,新开工全装修成品房7032万平方米,在上榜企业相应的总面积中占比分别为49.8%、73.2%,充分显示出头部房企在绿色地产领域的贡献度与集中度。

(二)当代、首开和碧桂园引领绿色地产运行

标准排名根据各家企业2020年度获得绿色建筑运行认证和竣工面积等相关数据,测算出绿色运行指数,当代置业、首开地产、碧桂园、恒通建设、宝龙地产、朗诗集团、中海发展、远洋集团、中国恒大和万科集团荣登2021中国绿色地产运行典范TOP10。其中,当代置业、首开地产、恒通建设、朗诗集团、中海发展、远洋集团、中国恒大和万科集团在2020年均有项目获得绿色建筑三星级运行认证。

在上榜企业中,民营企业略胜一筹,一改2020年国企民企各半的局面。其中,首开地产、中海发展、远洋集团和万科集团等4家企业为国企,其他6家为民营企业。

中海发展、当代置业、首开地产、朗诗集团连续三年上榜。其中,当代置业时隔一年,从2020年的第二名又重回冠军宝座,首开地产位居第二,而碧桂园则位居第三。

值得关注的是,金融街控股和葛洲坝由2020年的前十跌出榜单。2020年金融街控股竣工建筑面积达162万平方米,但获得绿色建筑三星级运行认证的面积为0。而葛洲坝因其上市平台发生重大重组,或将面临战略转型。2021年6月30日,葛洲坝股份发布关于延期回复《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项目审查一次反馈意见通知书》的公告。此前,葛洲坝股份收到中国证券会公布的关于上市公司合并、分立核准审查反馈意见通知书。据悉,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拟以换股重组方式吸收合并葛洲坝股份。据悉,中国能源建设向葛洲坝除葛洲坝集团以外的股东发行A股股票,交换该等股东所持有的葛洲坝股份股票。中国能源建设作为存续公司,将通过接收方葛洲坝集团承继及承接葛洲坝股份的全部资产、负债、业务、合同、资质、人员及其他一切权利与义务,葛洲坝股份最终将注销其法人资格。

根据标准排名监测的绿色建筑统计数据来看,2020年,葛洲坝获得绿色建筑二、三星级设计认证项目及运行认证项目数量均为0。而2019年葛洲坝凭借2019年二、三星级绿色建筑认证面积60万平方米和装配式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的成果,位列2020年绿色地产TOP30第7名。这与葛洲坝之前的战略导向形成巨大反差,或预示着其未来的战略重心将不再放在绿色建筑发展上。

(三)深圳房企引领绿色住宅风潮


标准排名根据各家企业2020年度住宅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认证、装配式建筑和全装修成品房以及新开工、竣工面积相关数据,测算出各家企业的绿色(住宅)指数,其中万科集团、中国恒大、中海发展、碧桂园、首开地产、龙湖集团、金地集团、绿地控股、荣盛发展、华润置地和招商蛇口等房企跻身2021中国绿色地产(住宅)TOP10。

同2020中国绿色地产(住宅)TOP10相比,万科集团、中国恒大、中海发展三家龙头房企稳居前三,碧桂园重回前五,位居第四,当代置业、中国金茂和朗诗集团则跌出前十,金地集团、绿地控股、荣盛发展、华润置地和招商蛇口跻身前十,龙湖集团由去年的第八跃升为今年第五。

其中,除金地集团外,其他企业2020年均有住宅项目获得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认证,万科集团和中国恒大、中海发展、首开地产等4家企业在2020年还有住宅项目获得绿色建筑三星级运行认证。

粤港澳大湾区有7家企业上榜,其中位居前三甲的有万科集团、中国恒大和中海发展,其总部均位于深圳,金地集团、华润置地、招商蛇口的总部也位于深圳,碧桂园总部位于佛山。京津冀地区有3家企业上榜,即首开地产、龙湖集团和荣盛发展。其中,首开地产和龙湖集团两家企业总部均位于北京,荣盛发展总部位于河北省廊坊市。华东区域仅有绿地控股一家企业上榜。

这份榜单显示出,深圳的企业比较重视绿色发展,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也在引领中国绿色地产发展风潮,京津冀地区的房企次之,而总部位于华东的房地产企业则在整体上略逊一筹。

(四)国企领跑绿色商业建筑


标准排名根据各家企业2020年度商业、办公楼等公共建筑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认证、装配式建筑和全装修成品房以及新开工、竣工面积相关数据,测算出各家企业的绿色(商业)指数,其中绿地控股、金融街控股、华润置地和龙湖集团在2021中国绿色地产(商业)TOP10中位列前三名,华润置地和龙湖集团并列第三名。

在2021中国绿色地产(商业)TOP10中,绿地控股、金融街控股、华润置地、中海发展、招商蛇口、保利发展、远洋集团、绿城中国等8家企业是国企,龙湖集团、瑞安房地产、旭辉集团和金科集团4家为民企。其中,绿地控股在2020年获得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认证的商业面积高达239万平方米,这是绿地控股时隔两年又重回榜首。

绿地控股作为擅长打造城市地标和商业综合体的国企,其开发的房地产项目遍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计160 余座城市,且其海外房地产项目已成功进入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2020年,绿地控股实现房地产主业合同销售金额3584亿元,其中商办建筑合同销售金额占比24%。但是在商业办公等公共建筑领域的大幅投入,也占用了绿地控股巨额资金,使其负债率居高不下。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确保工程安全质量的通知》,明确要求对100米以上建筑应严格执行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批制度,与城市规模、空间尺度相适宜,与消防救援能力相匹配;严格限制新建250米以上建筑,确需建设的,要结合消防等专题论证进行建筑方案审查,并报住房城乡建设部备案;不得新建5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

金融街控股的上海融泰中心、北京丰科中心项目,在2020年取得美国 LEED 基础调试金级认证证书,海世界三期(10#服务型公寓及地下室、商业S3、S4)等项目取得绿色建筑二星级认证。

2020年,龙湖集团的北京龙湖·云域项目、青岛·光年项目等均获得绿色建筑设计认证三星认证。其中,北京龙湖·云域项目,截至2020年年底取得美国LEED金级认证、中国绿色建筑三星认证、英国BREEM、德国的DGNB认证等四大绿色建筑设计认证,成为北京首个获得4项国际绿色建筑设计认证的写字楼。

(五)中海发展、当代置业分获绿色地产国企和民企冠军


标准排名调研表明,2021中国绿色地产(国企)TOP10分别为中海发展、万科集团、首开地产、中国金茂、远洋集团、保利发展、绿地控股、华润置地、金融街控股、招商蛇口和中建东孚。其中,招商蛇口和中建东孚并列第十。

与2020年相比,入选中国绿色地产(国企)TOP10的企业大部分公司没有改变,只是排序上有些变化。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排名第六的葛洲坝因2020年绿色建筑数据不佳跌出了榜单,而绿地控股因绿色建筑业务发展较好位居第七。

作为央企,中海发展在绿色建筑领域表现不俗,一直以来中海发展积极探索绿色及健康建筑,从而改善项目环境效益。截至2020年年末,中海发展新增53个住宅项目和11个商业项目绿色建筑认证,共计64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认证,认证建筑面积达1095万平方米;获得美国WELL建筑标准铂金级预认证1项,并首次获得中国建筑学会标准(团标)《健康建筑评价认证》认证。

研究发现,在这11家上榜国企中,全部拥有绿色建筑三星级项目。其中,中海发展、万科集团和首开地产3家同时拥有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标识项目和运行标识项目。

远洋集团2020年新开工面积高达706万平方米,获得绿色建筑二星级设计认证面积约276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面积达154万平方米,全装修成品房面积为237万平方米。远洋集团竣工面积超276万平方米,其中获得绿色建筑二星级运行认证的面积为9.3万平方米,还有WELL金级竣工验收。


2021中国绿色地产(民企)TOP10分别为当代置业、朗诗集团、世茂房地产、龙湖集团、金科股份、荣盛发展、金地集团、碧桂园、中国恒大、宝龙地产、瑞安房地产、旭辉集团、恒通建设和融创中国。

其中,世茂房地产和龙湖集团、金科股份和中国恒大、荣盛发展和金地集团、碧桂园和宝龙地产、瑞安房地产和旭辉集团,分别并列第二、第三、第四、第六和第七名。在这15家民企里,拥有绿色建筑三星级运行认证项目的企业有7家,拥有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认证项目的企业有12家,同时拥有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认证和绿色建筑三星级运行认证项目的企业有6家,分别为当代置业、朗诗集团、恒通建设、融创中国、中国恒大和新世界中国。

与2020年相比,入榜的红星美凯龙因缺少三星级绿色建筑项目认证等跌出榜单,世茂房地产、金地集团、瑞安房地产和融创中国因绿色建筑发展较好进入前十。

世茂房地产2020年新开工面积达1086万平方米,获得绿色建筑二星级设计认证面积约为334万平方米,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认证面积约22万平方米。世茂房地产2020年竣工面积超过1574万平方米,其中获得绿色建筑二星级运行认证的面积为110万平方米。

金地集团2020年新开工面积为1872万平方米,获得绿色建筑二星级设计认证面积约385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面积为339万平方米,全装修成品房面积为452万平方米。金地集团竣工面积超过518万平方米,其中获得绿色建筑二星级、三星级运行认证的面积均为0。

瑞安房地产2020年新开工面积为50万平方米,获得绿色建筑二星级设计认证面积约为9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面积为34万平方米,全装修成品房面积为34万平方米。瑞安房地产竣工面积超过23.5万平方米,其中获得绿色建筑二星级运行认证的面积为16万平方米,而绿色建筑三星级运行认证的面积为0.5万平方米。

融创中国2020年新开工面积高达4148万平方米,获得绿色建筑二星级设计认证面积约336万平方米,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认证面积约11万平方米。融创中国竣工面积超过1604万平方米,其中获得绿色建筑二星级运行认证的面积为37万平方米,而绿色建筑三星级运行认证的面积为14万平方米。

分析显示,民企也在节能减排效果更好的三星级绿色建筑上发力,正在努力缩小与国企之间的差距,在积极践行绿色发展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同时获得了更多的回报、塑造了良好的形象。与此同时,绿色建筑产品的高溢价也为民企带来了更高的利润。

(六)国企仍是装配式建筑主力

标准排名根据各家企业2020年度装配式建筑数据和新开工等数据,测算出装配式建筑系数。万科集团、首开地产、保利发展、碧桂园、金地集团、祥生地产、金科股份、中海发展、华侨城、中国恒大和华润置地,入选2021中国装配式建筑企业TOP10。

通过榜单可明显看出,万科集团连续4年夺取中国装配式建筑企业桂冠,首开地产时隔一年跃升为中国装配式建筑企业第二名,保利发展首次入围中国装配式建筑企业TOP10且位列第三。

此外,金地集团、祥生地产和华侨城也是首次进入中国装配式建筑企业TOP10榜单,分别位列第五、第六以及第八名。中国金茂、融创中国由于该项数据的缺失,跌出2020中国装配式建筑企业TOP10榜单。

从建筑面积上比较来看,入选企业装配式建筑总面积达4046万平方米。其中,祥生地产、金科股份、金地集团和碧桂园为民营企业,它们的装配式建筑面积共653万平方米,占上榜企业装配式建筑总面积的16.14%,同比下降19.85个百分点。其他7家均为(央)国企,其装配式建筑面积占上榜企业装配式建筑总面积的83.86%,同比上升19.85个百分点。

上述数据表明,国企仍是中国装配式建筑的主力军,民营企业也在发力装配式建筑,但装配式建筑整体的渗透率均有所下降,当然跟部分企业数据缺失也有关系,故相关企业在信息披露方面仍有待加强。

(七)中海发展领跑全装修成品房

标准排名根据各家企业2020年度的全装修成品房数据和新开工等数据,测算出全装修成品房系数,中海发展、宝龙地产、碧桂园、保利发展、首开地产、中国恒大、荣盛发展、金地集团、金科股份和当代置业等房企入选标准排名2021中国全装修企业TOP10。

2020年,中海发展凭借803万平方米的全装修成品房开工面积,成为2021中国全装修企业TOP10冠军。首次上榜的宝龙地产紧随其后,碧桂园时隔两年后回归榜单且位居第三。

值得关注的是,保利发展连续三年上榜,首开地产连续四年上榜。而此前连续三年获得全装修企业TOP10冠军的中国恒大,因其全装修数据不佳今年位居第六。此外,荣盛发展、金地集团和当代置业均属首次上榜。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和“双碳”背景下,绿色建筑已成为一种居住潮流,全装修成品房更是因其节能、环保、安全等优势深受社会各界的推崇,推动全装修成品房发展的相关政策接连出台。

2020年9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教育部、科技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装配式建筑、星级绿色建筑工程项目应推广全装修,积极发展成品住宅,并推进装配化装修方式在商品住房项目中的应用。

此外,2020年,浙江省、江苏省、河北省等均推出相应政策,助力全装修成品房发展。

但全装修成品房全面推广后,其市场反响却不尽如人意。在这个更注重产品品质的时代,全装修成品房的标准和质量是摆在政府监管部门和房企面前的一项课题。

2020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等7部门联合发布了《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方案》指出建立绿色住宅使用者监督机制。制定《绿色住宅购房人验房指南》,向购房人提供房屋绿色性能和全装修质量验收方法,引导绿色住宅开发建设单位配合购房人做好验房工作。

全装修成品房从政策出台到落地,只经历了短短几年时间,今后要实现更规范的发展还需政府机关、监管部门、房企以及消费者的通力合作。

七、中国绿色建筑代表项目

标准排名通过数据测算,从2020年获得绿色建筑三星级和二星级认证的项目中选出了2021中国绿色楼盘TOP10、2021中国绿色园区TOP10、2021中国绿色公共建筑TOP10、2021中国绿色工业建筑TOP10、2021中国绿色金融中心TOP10、2021中国绿色医院TOP10、2021中国绿色大学TOP10、2021中国绿色中学TOP10、2021中国绿色小学TOP10和2021中国绿色幼儿园TOP10等共100个优秀绿色建筑代表项目,希望能在绿色住宅、绿色园区、绿色公共建筑、绿色工业建筑、绿色金融中心、绿色医院和绿色学校等领域形成影响力并发挥价值,激励更多的企业开发出更多节能减排效果更好的绿色建筑。

(一)8大三星级绿色住宅入选


入选2021中国绿色楼盘TOP10榜首的是佛山当代万国府ΜΟΜΛ。当代万国府ΜΟΜΛ作为当代置业倾力打造的首进华南的杰出代表的科技绿色豪宅,坐落在广东金融高新区,项目占地面积约4.8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9.82万平方米,项目所在区域大盘林立,周边市政规划集中,商业、教育等配套成熟,居住氛围浓厚。值得注意的是,佛山当代万国府ΜΟΜΛ荣获WELL建筑标准金级认证并成为首批健康建筑示范基地。项目借鉴了岭南建筑园林精粹,融合了科技人居理念,致力于打造佛山乃至珠三角地区最具竞争力的标杆楼盘。

此外,还有首开金地&华樾北京、芜湖恒大华府、朗诗奥和雅苑熙华府(南京)、宝龙奉甬新城、广州中海观澜府、绿城礼贤未来社区(衢州)、武地滨江国际、徐州荣盛城和金科西安博翠天宸也入选2021中国绿色楼盘TOP10中。

(二)上海领跑绿色公共建筑

入选2021中国绿色公共建筑TOP10榜首的是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总建筑面积超150万平方米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集展览、会议、活动、商业、办公、酒店等多种业态为一体,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会展综合体。2020年,该项目荣获国家绿色建筑运行三星认证,成为国内首家大型会展类三星级绿色建筑。

紧随其后的是获得绿色建筑三星级运行标识认证的上海中心大厦项目。上海中心大厦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可持续高层建筑之一,其包裹建筑的双层透明幕墙,减少了制暖和制冷的能源消耗。上海中心大厦项目还通过综合节能和新能源利用、节水和雨污水回收利用等,实现其全生命周期中高效绿色运行。

广州中新知识城大厦于2020年获得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认证,荣登2021中国绿色公共建筑TOP10探花。该项目周边主要为居住、商务、科研设计用地,建筑外形设计理念来源于其地域文化——凤凰展翅,突出了建筑的标志性、独特性、唯一性,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生活用热水比例高达 86.9%。

浙江省之江文化中心、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奥运村、南京金融城二期、济南轨道交通R3线一期龙洞停车场综合楼、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三期-T3航站楼、武汉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一期和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德国企业中心等7个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认证项目入选2021中国绿色公共建筑TOP10。

(三)绿色金融中心受到青睐

针对银行、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的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我们评选出了2021中国绿色金融中心TOP10项目。

为助力我国“30•60”目标的实现,金融机构也要积极开展节能减排,除了绿色投融资之外,在自身办公运营过程中也要贯彻节能减排理念,而开发建设节能减排效益更高的绿色金融中心,便是金融机构践行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具体表现之一。

在绿色低碳的发展浪潮下,金融机构实现绿色运营的手段之一,便是开发建设(或租赁)节能减排效果更好的高星级绿色建筑。

如今,金融机构在此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复地济南国际金融中心、中信银行信息技术研发基地、宁波国华金融大厦、新开发银行总部大楼(上海)、沣西新城平安大厦、上海华泰金融大厦等金融机构办公大厦均是三星级绿色建筑,天津票据清算中心、中美信托金融大厦、高邮金融中心、镇江句容农村商业银行和中国人民银行安顺支行等金融机构办公大厦均为二星级绿色建筑。

(四)绿色建筑助力绿色制造

“十四五”对资源、环境指标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等文件精神,加快推进绿色制造,标准排名通过针对园区、厂房、基地等低碳创建的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的研究,评选出了2021中国绿色园区TOP10和2021中国绿色工业建筑TOP10。

目前,工业园区的绿色发展主要体现在园区的创建、循环化改造、低碳智慧运营等方面。其中,采取节能低碳材料以及技术建造的工业园区也降低了其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据标准排名研究发现,入选2021中国绿色园区TOP10的项目均通过绿色建筑三星级认证。其中,除了天津泰达现代服务产业区获得绿色建筑运营认证三星级认证,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制造业创新中心、上海现代汽车服务产业集聚区、武汉开发区人工智能科技园、广州国际创新城一期、珠海市斗门区珠峰科创中心、云浮环保科技企业孵化器(一期)、长春汽开区繁荣智能制造产业园、广州新一代信息技术价值创新园和上海智慧岛数据产业园等9个项目均通过绿色建筑设计三星级认证。

如今,包括基地、厂房在内的工业建筑也在发力绿色建筑认证。尽管2020年工业建筑通过绿色二星级、三星级认证的项目数量仅为14个,但有9个项目获得三星级认证,其中4个取得运行认证。

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扩产项目、施耐德(北京)电器生产厂房、宁波杭州湾吉利汽车部件项目、凤岗理光办公自动化设备生产厂房、山西昆明烟草“十二五”易地技术改造项目和镇江新区新建检测基地均是三星级绿色建筑,其中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扩产项目、施耐德(北京)电器生产厂房、山西昆明烟草“十二五”易地技术改造项目和镇江新区新建检测基地均通过绿色建筑三星级运营认证。而京东方先进技术实验室北京总部、北京新特电气变压器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舟山波音737MAX飞机厂房和无锡海辰半导体厂房均为二星级绿色建筑。

(五)绿色医院助力健康安全

当前,医疗卫生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医院建设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其能耗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通常来讲,医院的大部分空间常年都处于使用状态,能耗时间长、用能强度大,存在巨大的节能潜力。

医院作为特殊的公共场所,必须保证为患者供应其所需的水、电、气、空调等。同时,医院也是多种病原与易感人群高度集合的地方,对环境卫生要求高。在满足医疗与卫生要求前提下,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医院,构建医院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值得进行深入探讨。

可持续性的建筑物,在显著改善医疗部门的内外环境的同时,对于提高公共机构节能减排水平、推广节能技术改造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标准排名评出2021中国绿色医院TOP10,旨在强调并呼吁构建绿色健康医院,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

标准排名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新增绿色医院建筑认证项目的数量为40个,而且打破了2019年没有三星级绿色医院建筑项目的局面,2020年年内便通过了5个绿色建筑三星级项目。其中,上海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安亭院区项目获得绿色建筑三星级运行认证。而南京国际医院项目、铜川人民医院新区二期项目、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钱江院区(一期)项目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项目均获得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认证。其他七个入选榜单项目均通过绿色建筑二星级认证。

上海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又称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位于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是由著名肝胆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的吴孟超教授创建并领导的,以肝胆外科为特色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该院不仅拥有过硬的医疗技术,更在建设当中包含了绿色、环保、生态、友好等元素。

目前,全球已有不少国家和地区推广建设和运营绿色医院,以期减少碳排放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绿色医院建筑的大力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2021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化成本消耗关键环节的流程管理,降低万元收入能耗支出。

打造绿色医院是当今医院发展建设的潮流,发展绿色建筑则是基础,绿色医院应以绿色建筑为载体,实现全方位的“管理节能”和“绿色用能”。

(六)绿色学校建设如火如荼

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学校的节能减排问题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校园建筑往往占校园碳排放量很大比重,可持续的建筑不仅是学校低碳改造的关键,更能在今后成为建筑领域的样本。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园地,绿色低碳的环境和节能减排效果良好的建筑,可以让学生们在学习之余舒缓压力,同时培养学生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与价值观,让学生养成节能减排意识,积极践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总体方案》,《方案》提出到2022年,60%以上的学校达到绿色学校的创建要求,有条件的地方要争取达到70%。

据标准排名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获得绿色建筑二星级、三星级认证的幼儿园、中小学以及大学项目增至334个。其中,取得绿色建筑二星级认证的项目数量高达319个,占监测的全部1658个绿色建筑二星级项目的五分之一,这说明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生活环境安全与健康。特别是大学校园的建设,要在满足低碳节能的同时注重人文情怀。数据显示,2020年大学建设中获得绿色建筑三星级认证的项目有4个,其中,获得绿色建筑三星级运行认证的项目有3个;获得绿色建筑二星级认证的项目有38个,其中,获得绿色建筑二星级运行认证的项目有10个。

在入选标准排名2021绿色大学TOP10的10个绿色建筑项目中,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一期项目和天津大学新校区项目获得绿色建筑三星运行认证,内蒙古民族大学校区综合改造(一期)、中央戏剧学院(昌平校区)和北京大学教学科研楼(国家发展研究院)均通过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认证,其余5个项目均为二星级绿色建筑项目。

据了解,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打破传统校园分散独立的功能模块,采用“教学岛—生态环—生活圈”的三级环状结构,打造海绵城市与节水理念有机融合的“绿色生态校园”。

标准排名监测显示,2020年各地中学建设通过的绿色项目认证数量较多,达157个(含九年一贯制和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其中,取得绿色建筑二星级设计认证的项目数量为150个,绿色建筑二星级运行项目的数量仅为4个。遗憾的是,在节能减排效果更好的三星级绿色建筑项目认证中,仅有3个项目通过认证,且均为设计认证。

在2021中国绿色中学TOP10中,天津南站科技商务区九年一贯制学校项目和庄市中心学校项目均通过绿色建筑三星级运行认证。此外,淮安体育运动学校新校区、南京紫东江宁学校、金地香山湖中学、珠海市第十四中学、南通市紫琅湖实验学校、大亚湾第三中学、江东新区碧桂园学校一期、锡林郭勒盟蒙古族中学和胡宝星职业技术学校等相关项目均获得绿色建筑二星级认证。

在2020年绿色小学建设中,取得二、三星级绿色建筑认证的项目有64个,其中通过绿色建筑三星级认证的有3个,其他项目均获得二星级认证。

与绿色中学类似,入选2021中国绿色小学TOP10的十个项目中,前2名在2020年取得绿色建筑三星级认证,其中,青岛宁夏路小学获得绿色建筑三星级运行认证,日照市金海岸小学获得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认证。

青岛宁夏路小学在校内装有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地源热泵系统、风冷热泵技术等多种绿色节能新技术,因此也在众多项目中脱颖而出,达到了绿色建筑三星级运行认证的评价标准。

在2020年绿色幼儿园开发建设中获得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认证的项目有68个(不含与小学共建项目)。而入选2021中国绿色幼儿园TOP10的项目均为二星级绿色建筑项目,其中排名前三的项目分别为:华侨城云邸幼儿园、淮安融侨华府安澜园幼儿园和南通仁恒花园幼儿园。

综合来看,可能是由于高校、科研机构的虹吸效应,大学在节能减排效果更好的三星级绿色建筑项目上投入更多。当然,在积极践行绿色发展、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同时,大学会获得更多的回报,树立更加良好的社会形象从而吸引更多人才加入。中小学和幼儿园受区位条件的限制,这方面的吸引力就较弱一些。但在创建绿色校园方面,中学在校园建筑可持续化方面发力明显且占比最多。

随着绿色建筑的深入发展,绿色建筑的认证范围越来越大,涵盖了包括学校、医院、酒店、商场、办公楼、剧院、机场等场地。

八、结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发展理念、绿色低碳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许多重要论述,人们早已耳熟能详。

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2021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均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有关工作列为今年的重点任务。

《巴黎协定》确立了2020年后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框架,提出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

如果说之前“碳中和”还是一个可选项的话,那么现在“碳中和”已成为一个必选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

为了推动房地产建筑业的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推动绿色建筑与绿色金融的融合发展,促进房企绿色信用水平提升,标准排名开展房地产业绿色调研评价工作已经过7年,不断引导、监督房企加大绿色转型发展力度。

我们坚信,在包括房地产建筑业在内的各行各业共同努力之下,“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联系我们

北京: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C座508

电话/传真:010-63906562

广州:广州市黄埔区科汇二街4号801A08

电话:020-36801094

邮箱:admin@greenrank.com.cn

京ICP备17053107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648号

Copyright 北京万家绿色信用评级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联系客服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9:00-17:30
 联系方式
客服微信:598756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