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坛活动
2023中国数字企业绿色信用指数
中国国际绿色金融与绿色低碳建筑论坛
中国国际绿色食品与绿色金融论坛
中国原料药产业绿色发展与绿色金融论坛
2023中国数字企业绿色信用指数TOP100发布,华为、立讯精密和美图位列前三

图片

2023年11月27日上午,中国投资协会投资咨询专业委员会与北京万家绿色信用评级有限公司在深圳举行的2023碳达峰碳中和论坛绿色制造业分论坛上联合发布《2023中国数字企业绿色信用指数TOP100报告》。

本次论坛由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和中国开发区协会指导,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华南分院(深圳赛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为“深圳赛西”)、中国开发区协会绿色发展专业委员会和深圳市车联网行业协会主办。

图片图片

在深圳赛西咨询培训中心主任雷雪晶的主持下,深圳工业和信息化局绿色制造和材料处三级调研员刘俊桃,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华南分院负责人、深圳赛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谭瑞琥和中国开发区协会绿色发展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祝慧烨分别代表指导和主办单位发表致辞。

北京万家绿色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评估认证总监惠吉华在会上发布了中国投资协会投资咨询专业委员会与万绿信评共同编制的《2023中国数字企业绿色信用指数TOP100报告》

该报告从绿色低碳社会责任财务信用三大方面,碳排放、能耗、大气污染物、水资源、固体废弃物、环保投入、研发能力、公益投入、员工福利、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和经营增长13个二级指标27个三级指标分析评价中国1000家大型数字企业的绿色信用水平,最终测算得出“2023中国数字企业绿色信用指数TOP100”榜单。

图片

由于篇幅所限,本报告未能将上榜数字企业绿色信用指数的27大指标原始数据全部公布,仅选取最能代表企业绿色信用水平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综合能源消耗强度、新鲜水资源消耗强度、有效专利授权数量、研发费用占比、员工薪酬、净资产收益率、净利率、资产负债率和销售增长率10 大指标原始数据予以公布,以供参考,同时展现该评价的客观性与公正性。

中国开发区协会绿色发展专委会碳中和服务部部长郭海飞在《绿色开发区评价标准》编制工作汇报中介绍,“数据显示,产业园区碳排放在全国碳排放总量的比重已超过30%。开发区是中国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区,是“双碳”战略的重要载体;建设“双碳”园区,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绿色开发区评价将倒逼园区制造业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促进开发区绿色发展,实现达成经济、生态和减碳等多重目标。”

IEEE标准协会基础技术方向全球负责人Sri Chandrasekaran、哈工大(深圳)计算与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何道敬、    SAP中国区副总裁徐勐、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胡建钧和气候未来科技创始人汪军分别围绕IEEE标准、人工智能、数字化和低碳化技术等推动绿色ICT、工业制造、双碳产业、企业出海发表主题演讲。

图片

论坛最后,深圳市车联网行业协会会长杨飞主持召开了由ATL宁德新能源科技副总经理陈朝阳、深圳市未来智能网联交通系统产业创新中心总工程师段进宇、深圳国脉畅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阳、工业富联环保暨能源管理处总监秦玉明和气候未来科技创始人汪军参加的“双碳”目标下产业发展“新三样”的绿智创新圆桌讨论,与会专家围绕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高质量发展展开了热烈讨论。


2021中国国际绿色金融与绿色建筑论坛在中新广州知识城成功举办


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当前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目标和重点工作。在此背景下,建筑同能源、交通作为国际公认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三大领域,其绿色化是未来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所在。房地产建筑业如何实现绿色转型,完成碳中和目标成为市场各方高度关注的焦点。

7月29日,在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广州开发区金融工作局和中新广州知识城开发建设办公室支持下,由中国投资协会创新投融资专业委员会、全联房地产商会金融工作委员会和万绿信用评价(广州)有限公司主办的2021中国国际绿色金融与绿色建筑论坛在中新广州知识城举行。

本届论坛以“绿色金融助力建筑碳中和”为主题,来自全国50多家上市房企高管、100多位绿色金融从业人员以及部委专家、全国媒体记者共计200多位出席论坛,针对房地产建筑业绿色发展和“碳中和”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发布了中国投资协会创新委与《环境保护》杂志、标准排名联合出品的《2021中国绿色地产指数TOP30报告》。

在全联房地产商会副秘书长、金融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刘旸和广东省金融科技学会秘书长张留禄的主持下,来自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绿色金融监管部门的领导和专家详细解读了最新绿色金融和绿色债券政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领导和绿色建筑专家深入分析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和未来绿色智慧趋势,碳金融专家针对建筑业如何开展碳交易、如何实现碳中和发表了精彩演讲。

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建筑大有可为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在题为《“十四五”时期的绿色机遇与挑战》主旨演讲中强调,“绿色建筑发展形势非常严峻,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建筑大有可为。中国建筑碳排放量远远高于交通运输业和生产制造业。房地产建筑业怎样发展绿色建筑,减少碳排放形势严峻,也大有可为。”

国务院国资委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赵华林在《碳达峰与碳中和下的绿色发展》主题演讲中指出,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是最终改善中国环境的必由道路,一是要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二要将碳排放总量纳入国民经济规划计划约束性指标;三要将碳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分解到区域和行业;四要建立碳排放清单,进行碳排放普查;五要建立系统完善的碳排放监管体系和技术支持队伍;六要完善碳金融和碳排放交易体系;七要系统培养碳达峰、碳中和人才;八要加强碳中和科技创新和攻关。

全联房地产商会创会会长、清华大学校友会房地产协会名誉会长聂梅生在《房地产业绿色低碳的发展途径》演讲中指出,加快房地产建筑业的节能减排,需要加强数字科技和绿色金融的赋能,金融监管也将倒逼房企进行绿色改革,绿色金融更将成为绿色建筑创建的一大重要推动力,成为房地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碳中和”的重要后盾。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在致辞中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已经被纳入绿色信贷项目标准和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各金融机构也开始探索相关的金融产品和工具,包括支持绿色建筑的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ABS、绿色建筑保险、绿色建筑主题基金等,但支持力度远远不够。比如说中国内地发行的绿色债券用于绿色建筑的占比不到10%,而在国际市场上用于绿色建筑的占比达到30%。

主办方中国投资协会创新投融资专业委员会会长、投资咨询专业委员会会长祝慧烨在致辞中介绍,2020年房地产企业在海外发行绿色债券占比超过银行,达到最高,工业等其他行业占比亦有所提升。在大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当下,以及《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 年版 )》正式实施的大背景下,在国内发行绿色债券的企业将会越来越多。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所长孙学工在线上讲解了绿色债券如何助力绿色发展,其中绿色企业债券募集资金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可达80%,债券资金用于优化发行主体债务结构的比例可以至50%,允许符合条件的绿色投资基金股东申请发行绿色债券,募集资金投入到绿色基金。

孙学工介绍说,从绿色债券发行区域上看,广东、湖北、北京和江苏四省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四省合计发行规模已超绿色债券发行规模的60%。积极利用绿色债券非常重要。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雷曜在《“碳中和”下的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建筑前景》演讲中表示,建筑部门的绿色发展、低碳转型,孕育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并为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很大的空间。有机构预测,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十四五”期间,中国每年需要投入几十万亿与绿色建筑相关的资金。资金需求如此之大,仅依靠财政投入显然是不够的,绿色金融应该更好的发挥支持引导作用。

雷曜指出,发展绿色建筑对促进房地产建筑业的节能减排,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具有重要的作用。下一步,人民银行还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强化绿色金融的引导支持作用。一是要逐步推动建立更加严格的环境信息的披露制度,统一披露的标准,推动金融机构和企业实现信息的共享,为各地建立绿色建筑的项目库,为金融机构落实参与化的信贷政策提供很好的数据基础。二是要积极探索多元化绿色金融的支持方式,提升金融机构服务的能力,为绿色建筑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多个渠道这样的资金支持,特别是鼓励社会资本、各级相关的产业投资基金积极地参与绿色建筑的发展,以及其它相关的绿色新技术发展,不断地丰富相关的绿色金融产品,加快推广一些好的金融产品试点范围和应用。三是要完善金融支持绿色建筑的激励约束机制,还要强化宏观信贷的政策指导,实现多个政策目标的协调发展。

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何华权在致辞中介绍,获批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4年以来,广州市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为目标,在平台建设、信息披露、融资模式等方面不断创新,形成了一系列全国首创的绿色金融成果,连续多次在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成果评估中名列前茅。

截至今年6月,广州地区金融机构绿色贷款余额接近5000亿元,同比增长42%,全市累计发行各类绿色债券780多亿元,总量居各试验区第一,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碳配额实现交易累计成交接近2亿元,占全国成交额的三分之一以上,在全国的碳排放试点区域里排名第一。2020年,广州新增民间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已经达到80%。

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张晖在致辞中表示,广州开发区已列入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全区绿色产业规模以上企业211家,产值约2364亿元,接下来开发区将以资本市场为牵引,吸引创新资本集聚,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倾斜,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模式创新,力争把开发区建设成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资本中心、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可持续金融中心、金融科技高地,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广州开发区金融工作局党组书记、局长汤克明等出席了本次论坛。

此次论坛得到国内外绿色金融市场的广泛关注与支持。气候债券倡议组织中国区总经理谢文泓在论坛演讲中介绍,全球发行的绿色债券约有30%的募集资金流向绿色建筑领域,但是在国内发行的绿色债券只有6%的募集资金流向这一领域,这也预示着国内绿色债券和绿色建筑领域有着非常广阔的增长空间。究其原因,一是监管部门没有将房地产调控和绿色建筑开发区别对待,二是绿色建筑成本较高,“绿色”效果难以保障,比如设计阶段很绿,但在运行阶段脱钩非常严重,运行上没有办法保证足够的节能减排效益。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中心副总经理程振华介绍了绿色债券的发展前景,重点讲解了环境效益披露的指标体系。程振华强调,只有将环境效益量化,绿色金融工作才能落到实处。在绿色建筑领域,目前有18支绿色债券,贴标的14支绿色债券当中,绿色建筑类债券共12支,其他为装配式建筑类绿色债券和其他类别债券。这些债券发行时都做了专业的节能报告,披露了绿色建筑或装配式建筑的节能量、碳减排量、二氧化硫消减量等,披露最多的是绿色建筑面积,成为实质绿色债券的典范。

新加坡交易所副总监王敏在演讲中介绍,国际上房地产建筑行业发行绿色债券非常普遍,在新交所上市的219支绿色债券中,房地产相关行业的绿色债券有34支,占比为16%。比如,7月份刚刚上市的香港置地10年期的5亿美元的高级无抵押募集债券就是一笔绿色债券,票面利率为2.25%,融资所得用于香港置地及其为子公司提供贷款,这是根据香港置地的绿色融资框架资助合格的项目。还比如,仁恒置地今年发行的5年期5亿美元的高级绿色债券,票面利率为5.125%。

香港品质保证局技术支援总经理冯学海介绍说,该局绿色金融自认证计划推出到今年6月,已经完成了111个认证个案,获认证的绿色金融及贷款发行金额超过250亿美元,参加这一计划的公司来自金融、地产、公用事业及制造业。

房地产建筑业“碳中和”前景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产业中心绿色建筑发展处负责人梁浩对绿色建筑发展现状与融资短板做了解读,梁浩介绍说,建筑全产业链包括从建材生产、制造、施工、运维,大约占40%的碳排放量。截止去年年底,全国绿色建筑星级标识项目达2.47万个,建筑面积超过25.69亿平方米。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下,绿色建筑发展有望驶入快车道。市场加速培育,并爆发巨大需求。每年新增绿色建筑体量约为4亿~6亿平方米,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市场达上万亿元,市场空间极大。

为此梁浩提出如下发展建议:一是制定优先发展绿色建筑的金融政策,二是打通绿色建筑技术标准与绿色债券支持项目标准、绿色金融支持项目标准的“最后一公里”,三是解决取得绿色建筑标识与绿色金融的期限错配问题,四是解决房地产建筑产业链大量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广东南方碳捕集与封存产业中心秘书长梁希在论坛中《建筑业碳中和和碳交易的路径与方法》主题演讲中介绍,碳中和工作可以贯穿建筑业全过程,将带来全产业链的深刻变革,从建筑材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装修拆除等全产业链流程都需要注重节能减排,其中装配式建筑是实现建筑行业“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技术路径,未来国家将大力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

此外,欧美和中国碳交易市场均已覆盖建筑行业,深圳碳交易市场在试点阶段首先纳入工业和建筑两个碳排放重点行业。对于建筑碳交易,深圳市核算了350栋大型公共建筑物的碳排放量,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以上的建筑均入选,如市民中心、会展中心等。碳配额不足的业主需要购买碳配额,否则将受到处罚,碳配额富余的业主可出售剩余的碳配额获得“碳收益”。

中新广州知识城建设分局副局长何兴在论坛详细介绍了《中新广州知识城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规划》,中新广州知识城是继苏州工业园、天津生态城之后,中国与新加坡两国合作的又一标志性项目,是广东省以及新加坡政府共同倡导创立的广东经济转型样板。建设之初,中新广州知识城便着力打造特色绿色建筑体系,绿色建筑率达100%,其中绿色建筑三星级比例达40%,如今知识城已获得68个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共计474栋建筑获得绿色建筑专业认证,合计绿色建筑面积达717.5万平方米。

在论坛上,央企中海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兼设计部总经理、科技公司副董事长李剑从健康生活、绿色低碳、回归初心三个方面分享了中海40年来致力于发展绿色建筑、健康建筑,服务客户以及与城市共美好的心路历程。

第一服务联席CEO贾岩在《“碳中和”战略下建筑科技企业的实践与思考》主题演讲中介绍,绿色建筑节能率65%-75%,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节能率90%-95%,净零能耗建筑节能率100%以上。

在下午的“绿色金融与绿色建筑”圆桌沙龙,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金融出版社总编辑郭建伟、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邹燕青、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建中心副主任郭振伟、兴业银行广州分行绿色金融部总经理潘兆钏、粤开证券首席市场分析师李兴和金科集团研发设计总监蓝鹏针对绿色金融助力绿色建筑展开了深入探讨。

龙头房企领跑绿色风潮

中国投资协会投资咨询专业委员会绿创办公室副主任郭海飞还在论坛上发布了中国投资协会创新委与《环境保护》杂志、标准排名联合出品的《2021中国绿色地产指数TOP30报告》。该报告根据房企百强的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和全装修成品房等绿色发展数据、碳排放、污染气体排放、固体废弃物排放、水资源消耗和环境信息披露等六大方面、10个细分指标系数、200多个原始数据,经过详细分析测算,最终得出2021中国绿色地产指数TOP30。


其中,中海发展、万科集团、首开地产、绿城中国、当代置业、中国金茂、世茂房地产、龙湖集团、金科股份、中国恒大、荣盛发展、金地集团、朗诗集团、碧桂园和宝龙地产跻身2021中国绿色地产指数TOP30前10名。

2021中国绿色地产指数TOP30中的前10名企业,在2020年的新开工面积高达2.74亿平方米,占上榜企业总计5.9亿平方米的新开工面积的45.5%;而前10名企业获得绿色建筑二三星级认证的面积为7048万平方米,占2021中国绿色地产指数TOP30共41家上榜企业总面积的48.7%。前10名企业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达3747万平方米,新开工全装修成品房面积为7032万平方米,在上榜企业相应总面积中占比分别为49.8%、73.2%,充分显示出头部房企在绿色地产领域的贡献度与集中度。

当代置业、首开地产、碧桂园、恒通建设、宝龙地产、朗诗集团、中海发展、远洋集团、中国恒大和万科集团入选2021中国绿色地产运行指数TOP10。值得关注的是,金融街控股和葛洲坝由2020年数据不佳未能入选。

佛山当代万国府MOMA、首开金地&华樾北京、芜湖恒大华府、朗诗奥和雅苑熙华府(南京)、宝龙奉甬新城、广州中海观澜府、绿城礼贤未来社区(衢州)、武地滨江国际、徐州荣盛城和金科西安博翠天宸入选2021中国绿色楼盘TOP10。

入选2021中国绿色公共建筑TOP10榜首的是国家会展中心(上海)。2020年,该项目荣获国家绿色建筑运行三星认证,成为国内首家大型会展类三星级绿色建筑。紧随其后的是获得绿色建筑三星级运行标识认证的上海中心大厦。论坛主会场——广州中新知识城大厦于2020年获得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认证,荣登2021中国绿色公共建筑TOP10探花。

入选2021中国绿色园区TOP10的项目均通过绿色建筑三星级认证。其中,除天津泰达现代服务产业区获得绿色建筑运营认证三星级认证,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制造业创新中心、上海现代汽车服务产业集聚区、武汉开发区人工智能科技园、广州国际创新城一期、珠海市斗门区珠峰科创中心、云浮环保科技企业孵化器(一期)、长春汽开区繁荣智能制造产业园、广州新一代信息技术价值创新园和上海智慧岛数据产业园等9个项目均通过绿色建筑设计三星级认证。此外包括基地、厂房在内的工业建筑也在发力绿色建筑。尽管2020年工业建筑通过绿色二星级、三星级认证的项目数量仅为14个,但有9个项目获得三星级认证,其中4个取得运行认证。

在绿色低碳的发展浪潮下,金融机构实现绿色运营的手段之一,便是开发建设(或租赁)节能减排效果更好的高星级绿色建筑。复地济南国际金融中心、新开发银行总部大楼(上海)、沣西新城平安大厦、上海华泰金融大厦、宁波国华金融大厦和中信银行信息技术研发基地6大三星级绿色建筑,以及天津票据清算中心、中美信托金融大厦、高邮金融中心、镇江句容农村商业银行和中国人民银行安顺支行5个二星级绿色建筑入选2021中国绿色金融中心TOP10。

2020年新增绿色医院建筑认证项目的数量为40个,打破了2019年没有三星级绿色医院建筑项目的局面,2020年年内通过了5个绿色建筑三星级认证项目。其中,上海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安亭院区项目获得绿色建筑三星级运行认证。而南京国际医院项目、铜川人民医院新区二期项目、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钱江院区 ( 一期 )项目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项目均获得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认证。

据标准排名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获得绿色建筑二星级、三星级认证的幼儿园、中小学以及大学项目增至334个。其中,取得绿色建筑二星级认证的项目数量高达319个,占监测的全部1658个绿色建筑二星级项目的五分之一,这说明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生活环境安全与健康。

与会嘉宾还冒雨参观考察了论坛主办地——中新广州知识城的绿色建筑代表项目。何兴介绍,为了积极支持该规划落地、营造绿色社区共建共享文化,中新广州知识城开发建设办公室、共青团黄埔区委员会联合相关企业、高校、社会组织计划举办以“相 Transition”为设计主题的“城市共生,社区共建”2021凯德青少年建筑师暨中新广州知识城零碳公共空间营造大赛。

2020中国食品绿色信用指数TOP50发布, 首届中国国际绿色食品与绿色金融论坛成功举办


d887b65930953fa6041a0b0707efae67.png

9月9日,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支持下,中国投资协会、华盛绿色工业基金会、中国国际绿色食品产业创新联盟和欧洲对华关系促进协会中国委员会主办,标准排名承办的“绿色食品与绿色金融共生共荣”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国际绿色食品与绿色金融论坛(2020)(以下简称“论坛”)于9月9日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期间在厦门顺利举行。

在论坛上,中国投资协会、华盛绿色工业基金会、中国国际绿色食品产业创新联盟、欧洲对华关系促进协会中国委员会和标准排名联合发布了《2020中国食品绿色信用指数TOP50报告》,公示了2020中国食品绿色信用指数TOP50榜单,以及2020中国酒企绿色信用指数TOP30榜单。

本次论坛由华盛绿色工业基金会执行会长、欧洲对华关系促进协会中国委员会常务副主席、中国国际绿色食品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李洪彦主持,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侨办原副主任、欧洲对华关系促进协会中国委员会主席任启亮,中国生产力学会会长、原山西省常务副省长牛仁亮,欧洲对华关系促进协会会长Marco Toson(马可),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会长、原国家质检总局总工程师刘兆彬,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原司长高俊才,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经济运行研究所所长许国禄,原国家质检总局副司级巡视员王清祖,清华大学绿色金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马骏,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孙学工,华盛绿色工业基金会会长李洪彦、中国绿色发展大会组委会秘书长祝慧烨,贵安新区绿色金融港管委会主任蓝虹,邢台市任泽区区长杨蕾,中国投资协会咨询委产融平台绿创中心副主任、标准排名研究院院长郭海飞和绿色方舟研究院院长王彬彬等嘉宾围绕绿色产业与食品安全、绿色金融助力绿色食品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侨办原副主任、欧洲对华关系促进协会中国委员会主席任启亮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侨办原副主任、欧洲对华关系促进协会中国委员会主席任启亮在发言中指出,中国有19%的耕地被重金属和有害有机物污染,每年因土壤污染减产粮食超过1000万吨,造成各种经济损失约200亿元。土壤中的污染物不仅对粮食产量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并严重影响中国环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食品安全和人们身体健康。

欧洲对华关系促进协会会长Marco Toson

欧洲对华关系促进协会会长Marco Toson在视频致辞中强调,加强食品在安全生产、安全监督、安全技术等领域的国际交流,深化食品产业合作,实现均衡发展和共同安全,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利益诉求和迫切愿望。他说,本届论坛为深化食品安全和农业领域的国际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为促进世界各国农业和食品产业生态治理,提升农业和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促进国际农产品贸易创造了良好条件。

马可表示,论坛上发布的《2020中国食品绿色信用指数TOP50报告》,开启了食品产业绿色发展的新征程,描绘了深入推进绿色食品与绿色金融建设的新蓝图。

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会长、原国家质检总局总工程师刘兆彬

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会长、原国家质检总局总工程师刘兆彬在《绿色食品产业大有可为》的主题演讲中称,“后疫情时代,健康升级拉动绿色食品产业大发展,消费需求升级也将拉动绿色食品产业走向高质量发展。”

刘兆彬指出,当前绿色食品产业供给严重不足,最为突出的问题是食品污染较为严重。所以,要实施标准化、协同创新和品牌三大战略,促进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原司长高俊才

在题为《粮食安全与谷薯类食品健康发展》的演讲中,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原司长高俊才强调,提升粮食产业综合素质、效益和竞争力,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推动粮食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建设优质粮食工程、示范市县、特色园区、骨干企业“四大载体”,促进粮食产、购、储、加、销“五优联动”。

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经济运行研究所所长许国禄

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经济运行研究所所长许国禄在演讲中表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是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应与发展绿色经济统筹考虑,食品安全是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和抓手,建立绿色食品产业生态集群是规模化发展的方向,加强绿色金融相关工具的运用、解决绿色食品产业的“外部性”问题等五个方面分享了他对绿色食品产业未来发展的理解。

许国禄强调,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拥有最为完整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国家,通过绿色金融直接支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一是要解决期限和产品适配的问题。绿色食品产业项目的周期较长,能与之相适配的绿色金融产品和工具还相对有限。二是要创新多维度的绿色金融支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模式。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孙学工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孙学工在论坛上详细解读了绿色债券监管政策,在发行额度上,绿色债券募集资金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可达80%,资产负债率低于75%不考察企业其他信用类产品规模。在发行方式上,绿色债券可公开发行也可非公开发行。在发行期限上,绿色债券可发行可续期债券或超长期债券。在偿付方式上,绿色债券可灵活设置还本付息方式和回售选择权。

在申报程序上,发行人要准备申报材料,中央结算公司受理后会同交易商协会审核,最后在发展改革委注册。通常绿色债券发行的平均票面利率水平略低于市场收益率水平。

清华大学绿色金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

清华大学绿色金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马骏在线上演讲中表示,目前中国有绿色信贷标准、绿色债券标准、绿色产业指导目录三套标准,符合以上标准的话一般能获得绿色金融支持;二是绿色项目环境信息披露,绿色项目要有环境效益,节能、节水、减排等环境信息披露是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基础环节;三是激励机制,有些绿色项目环境效益明显,但经济效益不佳,这类项目通常以贴息或担保等方式,从而降低其融资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率;四是产品体系,不同的绿色项目对融资需求不一样,产品设计上也要对应。中国在过去四年多的时间里,在境内外成功发行了1.2万亿元的绿色债券,解决了绿色项目资金不匹配的问题。

对绿色食品和绿色农业如何获得绿色金融支持,马骏表示,一是要努力把绿色食品、绿色农业等项目标准变成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认可的标准,从而获得绿色信贷支持。其中包括小规模的农户怎样获得绿色贴标的问题。二是保险机构支持也要解决绿色农业、绿色食品贴标的问题。比如,农业生产过程中面临自然灾害等风险,有机和绿色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质量问题,保险予以赔付。买保险的时候,驻地政府可以给予绿色补贴。三是PEVC能够承受一定的风险,农业科技类企业如人造肉、无污染的水产养殖等项目可以争取到PEVC资金支持。

中国投资协会创新投融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投资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祝慧烨

中国投资协会创新投融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投资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祝慧烨强调说,2019年中国发行了3862亿元人民币的绿色债券,贴标绿色债券发行总量居全球第一。相信随着各项政策的有力推动和新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中国绿色债券发行量将持续增长,市场规模将稳步扩大,包括绿色债券在内的绿色金融体系正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投资协会咨询委产融平台绿创中心副主任、标准排名研究院院长郭海飞

在论坛上,中国投资协会咨询委产融平台绿创中心副主任、标准排名研究院院长郭海飞隆重发布了《2020中国食品绿色信用指数TOP50报告》,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全球及中国食品监管变革,绿色信用指数评价模型,中国上市食品企业和酒企的绿色信用特点,并对绿色金融助力绿色食品发展做了介绍。

外交部前参赞、欧洲对华关系促进协会中国委员会独立创始人沈如祥为2020中国食品绿色信用指数TOP50代表企业绝味食品颁发了荣誉证书。

沈如祥为2020中国食品绿色信用指数TOP50代表企业绝味食品颁发荣誉证书

“2020中国食品绿色信用指数TOP50榜单”显示,双汇发展、新希望、温氏股份等食品企业龙头领跑绿色信用指数;营业收入差距较大,高鑫零售以近千亿元的营收高居榜首,伊利股份、永辉超市分别以900亿元、848亿元排名第二位、第三位;过半企业净利润不足10亿元,温氏股份以139亿元的净利润高居榜首,也是TOP50中唯一一家净利润过百亿元的企业;TOP50前14名研发投入占比逾85%,通威股份以10亿元的研发投入高居榜首,成为TOP50榜单中唯一一家研发投入过10亿元的企业;TOP50半数企业纳税额在千万元级别,排名前十的纳税大户分别为澳优(17.5亿元)、海天味业(6.5亿元)、京基智农(5.8亿元)、顺鑫农业(4.2亿元)、伊利股份(4亿元)、永辉超市(4亿元)、统一中国(3.9亿元)、双汇发展(3.8亿元)、光明乳业(3.7亿元)、华宝股份(2.5亿元);基于食品特质,存货周转率较高,上榜的64家食品企业中,存货周转率指标数值在10以上的有8家,5-10的有27家,3-5的有14家;负债普遍较低,TOP50榜单显示,达利食品、北大荒、养元饮品、颐海国际、绝味食品、民和股份、涪陵榨菜、益生股份、华宝股份等9家企业,2019年资产负债率均低于20%,特别是华宝股份资产负债率低至5.9%,排名该指标第一;净资产收益率表现不一,益生股份最高,为83.8%,民和股份为83.5%,京基智农为69.9%,凤祥股份为45.4%,圣农发展为44.7%,中国飞鹤为41.8%,净资产收益率处于20%-40%的企业有19家,净资产收益率在10%-20%的企业有23家,其余14家均低于10%;已获利息倍数分化明显,达利食品和益生股份已获利息倍数分别高达3643.1和1656.3,而中国旺旺和颐海国际分别低至-20.3和-48.4。

“2020中国酒企绿色信用指数TOP30榜单”揭示,五粮液、洋河股份、贵州茅台等白酒企业龙头领跑绿色信用指数,贵州茅台、五粮液和百威亚太3家企业营业收入占TOP30营收的48.3%,贵州茅台以412.1亿元的净利润成“利润王”,燕京啤酒、古井贡酒、贵州茅台、珠江啤酒、洋河股份、五粮液6家企业研发占TOP30研发总额的72.69%,贵州茅台、五粮液、洋河股份纳税占TOP30纳税总额的67.39%。同时,酒企存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普遍偏低,已获利息倍数差距明显,绿色发展能力还需加强。

2021中国医药绿色信用指数TOP50报告在 第86届API China大会成功发布

5月27日,中国投资协会咨询委和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在广州举行的第86届API China大会期间举办了2021中国原料药产业绿色发展与绿色金融论坛(以下简称“论坛”)。


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会长潘广成和中国投资协会投资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投资协会创新投融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祝慧烨分别代表论坛组织机构发表了致辞。

祝慧烨在致辞中表示,“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发展绿色金融是落实金融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要加强对绿色项目、绿色企业、绿色产业的支持,推动产业升级并向绿色化、高端化转型,最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使可持续性成为生产力,让绿色、生态有利可图,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

“原料药在医药制造产业链中处于关键地位,监管科学推动化学原料药监管政策不断优化,开展以制剂为核心、上市持有人为责任主体的关联审评审批制度探索。”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科技和国际合作司原一级巡视员毛振宾发表了《药品监管 科学推进原料药绿色制造与高质量发展》主题报告。

原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巡视员李新民在《碳中和背景下的原料药行业绿色发展》的主题报告称,“医药产业是朝阳产业,但是传统的药企发展模式难以适应朝阳产业发展要求,中国抗生素生产与发展也面临产能过剩、污染物种类多等问题,需要深化制药行业绿色转型发展,近期各级生态环境执法部门对药企监管处罚也较多。”   

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雷英讲解了《原料药产业基地建设标准研究与基地申报审批程序》。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金融出版社总编辑郭建伟在《绿色金融助力绿色医药发展》的主题演讲中表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日趋完善,绿色医药与绿色金融是命运共同体,需要构建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医药发展新格局,构建绿色金融融资链、监管链。”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所长孙学工在线上讲解绿色企业债券监管政策,其中绿色企业债券的募集资金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可达80%,用于优化发行主体债务结构的比例可至50%,同时允许符合条件的绿色投资基金股东申请发行绿色债券,募集资金投入到绿色基金。此外,绿色企业债券的审核程序得到加快和简化。

工信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卫健委和国家药监局2019年12月发布的《推动原料药产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原料药基本实现园区化生产,打造一批原料药集中生产基地;突破20项以上绿色关键共性技术,基本实现行业绿色生产技术替代;绿色标准不断完善,建立原料药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管理标准评价体系,发挥优势企业绿色发展引领作用;清洁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用水量以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逐步下降。

2020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和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的《化学原料药制造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更是明确了化学原料药企业依法实施清洁生产的体系方法,有助于提高化药企业的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化药企业清洁生产,保护和改善环境。

为了进一步推动药企的绿色信用水平,促进绿色金融对绿色医药的支持,中国投资协会咨询委绿创办公室副主任郭海飞在会上发布了和第三方绿色评级机构标准排名历时一年联合调研编制的《2021中国医药绿色信用指数TOP50报告》。

该报告从绿色发展(20%)、社会影响(10%)、公司治理(10%)和财务信用(60%)四大维度、37个子系数综合评价中国517家上市药企的绿色信用水平,数据均来源于上市公司2020年年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及WIND数据、蔚蓝地图、标准排名监测统计。

其中,绿色发展主要从污染气体排放、温室气体排放、能源消耗、固体废弃物排放、水资源使用、绿色认证、环保投入和研发投入8大二级指标来评价,社会影响主要从纳税、公益捐赠、知识产权专利和招收残疾员工以及少数员工福利等4大方面衡量,公司治理主要从管理体系、员工福利、公司分红、客户反馈和违规涉诉5大维度分析,财务信用主要包括盈利能力系数、资产质量系数、债务风险系数和经营增长4大系数。

将37个三级指标按照正态分布,以标准差调整后的期望值作为最佳值取满分,依照正态分布曲线上离散程度由最佳值对应的满分向两侧递减修正计算得出该指标得分,最后汇总计算得出517家上市药企的绿色信用指数,按照排序得出《2021中国医药绿色信用指数TOP50》。

恒瑞医药、石药集团、复星医药、迈瑞医疗、中国生物、上海医药、科伦药业、中国中药、翰森制药、华润医药和国药控股位列2021中国医药绿色信用指数TOP50前十名。

58家入选2021中国医药绿色信用指数TOP50上市药企,2020年合计实现营业总收入达1.67万亿元、净利润总额超过1331亿元,2020年合计纳税超过192亿元。

报告显示,在A股和H股上市的517家医药企业,有339家2020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率不足10%,研发费用总额仅约1044亿元,但是销售费用总额却高达3689亿元,粗略估计药企在营销方面的投入是研发投入的3.5倍多。这也是中国医药产业研发水平与国际相比差距较大,仿制药众多、原创药较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同时,上市药企盈利百强企业中已披露污染气体和温室气体排放、环保投入的企业均不足三分之一,披露能源消耗和水资源使用情况的企业更是不足四分之一,说明上市药企环境信息披露还很薄弱,亟待加强。

联系我们

北京: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C座508

电话/传真:010-63906562

广州:广州市黄埔区科汇二街4号801A08

电话:020-36801094

邮箱:admin@greenrank.com.cn

京ICP备17053107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648号

Copyright 北京万家绿色信用评级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联系客服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9:00-17:30
 联系方式
客服微信:598756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