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2021中国医药绿色信用指数TOP50报告

发表时间:2022-02-11 12:51

2022211


医药产业绿色发展刻不容缓


“这场新冠肺炎疫情启示我们,人类需要一场自我革命,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地球。人类不能再忽视大自然一次又一次的警告,沿着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发展不讲保护、只讲利用不讲修复的老路走下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强调。


习近平指出,“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各国必须迈出决定性步伐。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当前,除中国外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根据世卫组织新冠肺炎疫情在线平台的全球疫情数据,截至2021年5月8日,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超过1.56亿人,累计死亡超过326万例。


随着全球对药品的需求上升,居住在制药地区的人们为其他人获得相对便宜的药品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抗微生物药耐药性已经是一个严重问题,每年全球有20万例新生儿败血症归因于对一线抗生素具有抗药性的细菌死亡。在印度,每年就有近6万例新生儿死于败血症。

2020年5月26日,世卫组织公布了2020年全球抗生素耐药性和使用监测系统(GLASS)报告。来自全球66个国家的数据显示,抗生素耐药国家数量创下新高,越来越多的细菌感染已产生抗药性。


全球每年大概有70万人死于抗生素耐药性。根据世卫组织援引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在2016年编写的报告显示,全球的抗生素耐药问题非常严重,预计到2050年,全世界每年死于耐药菌感染的人数将会攀升至1000万,多于目前癌症死亡人数。而我国由于抗生素用量巨大,届时每年会有100万人早死。全球的经济损失将高达100万亿美元。


药物污染日益被公认为对全球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威胁——在全球环境中已检测到771种不同的药物。随着人类用药和兽药全球消费量的增加,这一问题只会变得更加严重。


药品可以在其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进入环境: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排泄物、使用过程中的排泄物和不当处置。一旦进入环境,药物就会积聚在鱼类、牲畜和蔬菜中,并进入饮用水系统。


现有科学证据表明,即使低浓度的药物也会对动植物造成有害影响,甚至可能影响人类。为了有效,活性药物成分被设计为具有生物活性并且对代谢降解具有抵抗力,这意味着它们会在环境中持续存在并保持活性,这是意料之外的结果。


环境中的活性药物成分可能导致繁殖失败、生长受阻以及生物体行为改变,甚至导致种群崩溃。有研究和文献证明,不受控制的医药制造排放对水体以及与环境中发现的抗性细菌接触的人和动物具有毁灭性影响。


比如,双氯芬酸(一种抗炎药)的残留会导致以该药物治疗的牛尸为食的秃鹰肾功能衰竭。结果,印度次大陆的秃鹰种群在2003-2004年间下降了80%~99%。


再比如,避孕药乙炔雌二醇会损害鱼类种群的繁殖。还比如,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抗生素可抑制蓝藻和浮萍等水生生物的生长。


医药企业须对其药物污染承担责任,没有变革行动,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将变得更加严重,导致更多的疾病和死亡。在全球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当下,医药企业的绿色发展显得比以往更为迫切和重要。


为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更好地推动绿色医药与绿色金融的融合发展,推动医药产业绿色高质发展,中国投资协会创新投融资专业委员会、投资咨询专业委员会和第三方绿色评级机构标准排名历时一年调研编制完成《2021中国医药绿色信用指数TOP50报告》。


(作者系中国投资协会咨询委绿创办公室副主任郭海飞)


一、全球气候变化视角下的医药产业背景


“气候变化的破坏会比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高许多倍。”美国《新闻周刊》援引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最近的讲话指出,国际社会在克服流行病“适应”和金融“弹性”的同时,应继续应对气候变化。


自工业革命以来,温室气体排放量呈指数级增长,对全球气候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复杂的健康影响,包括由于极端温度和天气事件导致的疾病、死亡和伤害,传染病媒介的传播,水传播疾病的增加以及空气污染的广泛影响。


比如,空气污染与心脏病、中风和肺癌等致命疾病相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预计气候变化将导致老年人因热暴露导致38000例死亡,腹泻引起48000例,疟疾引起60000例和儿童营养不良引起的95000例。


毫无疑问,气候紧急情况就是健康紧急情况。


研究表明,在主要制药中心的药品生产设施附近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系统中,残留的药物含量很高。这可能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包括皮肤疾病,鱼类死亡和牲畜中毒。


药物污染日益被认为是对全球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威胁。


至关重要的是,向环境中排放药物也与抗微生物药耐药性的发展相关,联合国环境署将其视为全球最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通过其运营,制药行业对环境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医药企业不仅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而且在整个供应链中,都具有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和减少源头药物污染的责任。


(一)欧盟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进程


在欧洲,瑞典在抗击抗生素耐药性方面有着悠久的传统。1986年,它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禁止在农业中使用抗生素作为生长促进剂的国家。因此,它是欧洲耐药菌感染率最低的国家之一,这并非偶然。


在欧盟,环境药物主要在兽药立法中得到解决,而在人类用药立法中却没有得到充分解决。


尽管存在着令人震惊和众所周知的风险,但2017年以前欧盟对在欧洲市场上销售的药品生产并没有环境要求,对药品生产企业进行污染监测或报告的激励措施也很少。


制药行业因缺乏透明度备受社会批评。药品消费者无法知道其药品的制造方式和具体生产地点,也无法追究污染者的责任。没有一家经过2020年抗菌素耐药性基准评估的公司发布碳排放报告、审核结果或供应商身份。


欧盟缺乏解决这一问题的承诺,主要是由于医药行业强烈游说反对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中引入环境标准。


但在公众和社会压力下,欧盟委员会于2017年5月发布了有关环境中药品管治的路线图。


2018年6月,欧盟决定将17种α-乙炔雌二醇(EE2)和17种β-雌二醇(E2)以及一些抗生素(例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莫西林、环丙沙星)列入监测范围内的物质。欧盟委员会开始着手解决环境中的药品问题。


2019年3月,欧盟委员会发布了一项解决药物污染的战略,即《环境中的药物战略方针》,其中确定了促进绿色制造的若干措施。但不足以减轻药物污染对人类、动物和环境健康的破坏性影响。


欧洲议会决议承认进口药品的生产应符合与欧盟生产的药品相同的高环境标准。还认识到需要一种更为全面的方法来考察药物的全生命周期,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药物污染。它呼吁欧洲药品管理局对供应欧盟的海外制药厂进行制造排放物联合检查。


医药企业必须与政府合作,以确保人体健康和环境尽职调查;生产、进口和医药分销的公司负责与欧盟内授权药物的机构进行协调。该行业致力于确保产品安全以保护患者生命,还必须保护居住在制药厂附近的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并努力防止抗微生物药耐药性在全球蔓延。


议会决议草案呼吁建立强有力的立法框架以提高医药行业整个供应链的透明度,特别是关于“原料生产阶段的药物和活性药物成分的来源,以确保总可追溯性”。还强调必须全面公开信息,包括生产单位、加工设施和次级供应商清单,以及遵守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等信息。对于消费者、药房和采购商而言,这些信息对于使药品制造商和分销商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负责是必不可少的。


决议草案是朝着实现《欧洲绿色协议》目标迈出的一步,其中包括建立无毒环境的计划


《欧洲绿色协议》是欧盟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可持续发展政策举措的路线图,旨在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并加速欧洲向清洁循环经济的发展。这一路线图由欧盟委员会于2019年12月提出,涵盖了所有经济领域,并概述了所需的投资和融资工具——绿色协议旨在使欧洲于2050年达到温室气体近零排放,实现碳中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尽管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之前发布了该计划,但该计划最近具有更大的意义,许多决策者呼吁从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所造成的经济危机中实现绿色复苏。全球来自90个不同国家的4000万名卫生专业人员呼吁20国集团领导人带领全球经济实现健康复苏。


绿色协议以多种方式影响欧洲的医疗卫生行业。根据该协议在未来数月和数年内将制定的政策、法规和策略,可能为欧洲的医院和卫生系统提供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空前机会。该愿景不仅保护其服务的社区,而且还保护环境——本身就是人类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承认化学污染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就不可能有关于公共卫生的讨论。


欧盟研究发现,几乎每个出生的孩子都被数百种化学物质“预污染”了——接触化学物质对当代和子孙后代的健康构成了越来越大的威胁。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一直在稳定增长,并且与化学品生产的急剧增加有关。


最近,暴露于破坏内分泌的化学物质已被证明会增加死于新冠肺炎的风险。通过使用安全的化学物质保护人类和地球健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欧盟需要转变化学品治理的综合方法,绿色协议在这方面有潜力成为真正的游戏规则改变者。


绿色交易中包括一项制定化学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计划,该战略将涵盖诸如内分泌干扰物、产品中的危险化学品、不同化学品的组合效应以及非常持久的化学品等重要问题。


这项战略将与即将到来的“零污染行动计划”(计划于2021年实现)相结合,是朝着无毒环境迈出的第一步。


《化学品可持续发展战略》还将支持欧洲许多其他医疗保健优先事项,比如癌症预防以及安全和可负担得起的药品的生产和供应。


欧盟将继续支持基本化学药品的生产,包括对欧洲医疗卫生至关重要的化学药品,例如消毒剂、药品和医疗设备。尽管目前这些产品中的许多产品都可能导致危险暴露,但拟议中的策略有望鼓励开发和生产安全且可持续的替代产品。


但是,欧盟计划的“零污染行动计划”不应仅局限于自身。还应包括与非欧盟国家贸易对环境污染和健康的影响。这将要求欧盟在包括GMP在内的现有法规框架中纳入更严格的环境标准,以涵盖药品和活性药物成分的进口。药品生产的另一种模式是可以达到的,但它需要透明性以及跨边界的严格和可执行的法规。


欧洲制药工业和协会联合会(EFPIA)最近发布的有关环境中药物的联合声明表示,他们致力于在可以有所作为的领域采取行动,以减少制药业中的存在环境。


联合会代表40家制药公司和33个国家协会,宣布他们将在“可以有所作为”的地方采取行动,但仅指处置——将责任转移给患者。这一行业主导的声明关注的重点是制药公司应清洁自己的生产和供应链,并投资于可生物降解的药物这一事实。正如联合会宣言所建议的那样,仅关注一种途径将无法确保对环境的长期保护,也无法充分减少进入环境的药品数量。


欧洲政策制定者还要调整政策,应对环境和抗菌素耐药性方面的药品,并为人类医学和兽医学中使用的所有抗生素提供全面的数据收集。这样,公众应该可以获取这些数据,并确保在新人类药品的销售授权决策的风险收益分析中系统地考虑了环境风险评估结果。对于2006年之前投放市场的产品,也应强制规定环境风险评估结果和披露情况。


2020年11月25日,欧洲委员会通过了《欧洲药品战略》,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创新且负担得起的药物,并支持欧盟制药业的竞争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性,以及开发高质量、安全、有效和绿色的药物。该战略将使欧洲通过健全的供应链满足其制药需求。


欧盟理事会于2021年3月15日批准了一项新的化学品战略,该战略为欧盟化学品政策设定了长期愿景。理事会认为,该战略旨在实现无毒环境,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保护水平更高,同时增强欧盟化学工业的竞争力。


(二)英国致力于卫生系统实现净零排放

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致力于实现净零排放的卫生系统。


2020年10月其发布了一份全新的报告《Delivering a‘Net Zero’ National Health Service》,不仅概述了变化方向、规模和步伐,还详细介绍了NHS的建模和分析。这些模型和分析支持了最新的NHS碳足迹以及实现零净排放所需的干预措施。


这一报告为国家卫生系统如何响应《巴黎协定》目标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典范。通过致力于实现零净值并证明可以做到这一点,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将为欧洲其他卫生系统提供可效仿的模型,从而为世界其他国家树立典范。


以1990年为基准,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为净零排放承诺设定了两个明确可行的目标: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的碳足迹(它们直接控制的排放量)到2040年将为零,并计划到2028年至2032年减少80%。


到2045年,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的碳足迹加(它们可能影响的排放量)将为零,并计划到2036年至2039年减少80%。《气候变化法》(2008年)为英国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碳排放设定了国家目标。


迄今为止,用于计算这些碳排放的方法仍然是任何卫生系统中最全面、最复杂的方法。碳排放测量不仅超出了《温室气体协议》(GHGP)规定的范围1、2和3,NHS碳排放测量增强版还将涵盖患者和访客往返于NHS服务和家庭中使用的药物所产生的碳排放。


(三)美国卫生系统减少碳排放的现实与困境


受新冠肺炎疫情管控不力影响,美国仍深陷疫情泥潭难以自拔。


气候变化正在损害美国数百万人的健康和安全,并已导致数十亿美元的医疗费用。认识到气候变化的影响,美国医疗气候委员会于2019年10月24日在国会山与国会议员及其工作人员会面,讨论解决日益严重的气候危机及其解决方案。


美国参议院民主党人气候危机特别委员会成员于2020年8月份提交了《气候行动案例:为美国人民构建清洁经济》的报告。报告总结道:“气候行动可能被证明是本世纪最大的健康机会之一。” 建议采用气候解决方案,并在2050年前将美国的排放量减少至净零,包括在医疗卫生系统实现碳中和。


报告指出,减少美国医疗卫生系统的排放量可以在10年内节省150亿美元,而升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将使医疗机构对未来的极端天气事件更具抵抗力。


报告还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暴露了医疗卫生系统的主要弱点。” “如果美国现在不采取行动,那么气候危机将加剧未来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并使之更加复杂。”


二、中国医药产业绿色发展任重道远


国家高度关注医药产业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的寿命只有可怜的35岁,其中疾病便是早夭的主要原因。彼时中国医药产业基础极为薄弱。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时任国家医药管理总局外事局办公室主任林栋把眼光放到了自己曾经求学的日本。经日本大陆贸易公司居中介绍,国家医药管理总局与日本大冢制药株式会社洽谈合作。


当时,中国制药工业生产总值不足80亿元,药品生产能力和研发能力都极其落后。


1979年7月,《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颁布,给予中外企业合作的法律支撑。


1980年2月,林栋和大冢明彦分别代表中日双方签署了《合资经营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合同书》、《技术合作合同》和《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章程》三份文件。


中国医药工业公司、日本大冢制药株式会社共同出资7100万元,成立合资公司——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


1982年2月,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在天津破土动工,新中国第一家合资制药企业诞生。时至今日,双方签订的文本原件还保存在大和银行总行。


为尽快缩短中国医药产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距离,加快行业全面对外开放势在必行,1981年中国医药对外贸易总公司成立。


以大冢合资方案为先例,不少跨国制药企业纷至沓来。


1982年10月,美国施贵宝公司、中国医药对外贸易总公司、上海市医药工业公司投资的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1982年12月,中国与瑞典合资成立无锡华瑞制药有限公司。


1985年4月,美国强生集团在华最大的子公司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设立。


1985年7月,中美合资苏州胶囊有限公司成立,为中国引进了高质量空心胶囊技术。


1994年,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在北京建立了研发中心,成为跨国医药公司在华设立的首所研发中心。


1985年,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此后历经多次修订,最新的修订版本已于2019年8月26日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并于同年12月1日起施行。


除此之外,《药品管理法》还明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药品标准为国家药品标准,确定了药典的法定性质。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目前已正式实施。


时至今日,医药行业发展已腾云巨变。


1993年,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成为首家上市医药企业。


1994年6月,石家庄第一制药集团子公司中国制药企业投资有限公司正式登陆香港资本市场上市,成为全国医药行业首家境外上市公司。


1998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


2002年,《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颁布。


2007年,沈阳三生成了第一家赴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生物制药企业。纳斯达克一度也是中国医药也寻求境外资本市场的首选地。

据统计,中国内地企业在美国纽交所和纳斯达克上市的逾百家上市公司中,先后有先声药业、昆明圣火、沈阳三生、贵州同济堂、海王星辰、迈瑞医疗、美国东方生物、和黄中国医药、百济神州、再鼎医药等多家医药企业。


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一致性评价全面启动。


2018年2月23日,香港联交所推出《新兴与创新产业公司上市制度》,宣布修订上市规则,为未能通过香港联交所财务资格测试的生物科技公司提供特殊上市渠道。


当年8月1日,港交所迎来首只生物科技企业新股——歌礼制药挂牌上市,此后君实生物、百济神州、信达生物等一批新兴的生物医药公司赴港上市。再加上此前已经在港股上市的传统制药企业如石药集团、中国生物制药、绿叶制药等,前后在香港上市的医药企业已逾30家。


2019年,全国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增速为13.6%。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医药产业无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自然环境形成了巨大的压力,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民生之重。


医药行业提供了药品和器械等治病救人的物质基础,为人民健康提供了保障。但是,医药尤其是制药行业品种多、更新快、原辅材料用量大、“三废”排放量大、成分复杂、容易造成污染。


医药行业的绿色化,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更有深远的社会和环境效益。医药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实现“绿色化”,同样也是保护人民健康的重要举措。所以,医药企业要在节能减排、三废治理上下功夫,从实现清洁生产向绿色发展转变,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绿色是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推动绿色发展是提升我国医药产业竞争力的必然途径。


《中国制造2025》作为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于2015年5月份由国务院印发。这一战略部署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同时“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支持绿色清洁生产,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鼓励企业工艺技术装备更新改造。


2016年3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坚持产业集聚、绿色发展。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促进医药产业绿色改造升级和绿色安全发展。到2020年,产业绿色发展、安全高效,质量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2019年12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推动原料药产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突破20项以上绿色关键共性技术,基本实现行业绿色生产技术替代,建立原料药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管理标准评价体系,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逐步下降。


2020年3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引印发了《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完善体制机制,强化源头治理,形成工作合力,为推动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2020年9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第五批绿色制造名单》。公示的绿色工厂名单中制药企业达51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有2个。


2020年12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和工业和信息化部三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印发化学原料药等6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通知》,进一步强化清洁生产审核在化学原料药等重点行业节能减排和产业升级改造中的支撑作用,促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就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强调要健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体制,完成重点地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锚定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


三、绿色金融助力医药产业绿色高质发展


中国自2003年要求污染严重的上市公司披露环保信息开始,陆续建立有关绿色投资的披露制度。


其中,里程碑式的进步始于2016年8月,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中国分三步建立强制性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信息的制度:一是自2017年起,被原环境保护部列入重点排放企业名单的上市公司强制性披露环境信息;二是在2018年实行“半强制”环境信息披露,上市企业不披露相关信息必须解释为何不披露;三是到2020年,所有上市公司强制披露环境信息。


2018年9月30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确立了ESG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相对而言,披露ESG信息的企业更容易受到绿色金融的支持。


据气候债券倡议组织数据显示,社会债券市场在2020年激增,规模达到2490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10倍,这是自绿色、社会与可持续债券市场成立以来增长最强劲的一年。


其中,中国和超国家实体分别发行680亿美元和777亿美元,对2020年的发行量贡献最大。防疫债券为社会债券市场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占2020年社会债券发行量的34%。2020中国非金融企业的绿色债券规模为224亿美元。


截至2020年年末,中国人民币绿色贷款余额近12万亿元,存量规模世界第一;绿色债券存量8132亿元,居世界第二。绿色金融资产质量整体良好,绿色贷款不良率远低于全国商业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绿色债券尚无违约案例。


特别是,2019年的绿色企业债总发行规模为479.6亿元,较2018年的213.7亿元增长124.43%,成为2019年境内贴标绿债市场增幅最大的绿色债券种类。


从内地资本市场,到香港联交所、美国纳斯达克,再到如今的科创板,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始终与资本市场的发展有着紧密联系。


医药行业属于弱周期性、需求刚性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是中国制造2025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更是碳达峰、碳中和的重点行业。


当前,医药产业面临绿色发展的转型压力,研发也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在众多融资方式当中,绿色债券显然是一种不错的融资方式。


一是绿色债券有利于促进医药行业转型升级,医药产业市场广阔。当前中国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绿色发展成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节能减排、治理环境污染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


绿色金融助推医药产业绿色高质发展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推动医药产业绿色发展,推动医药企业节能改造优化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引导资金流向高端产能。通过包括绿色债券在内的绿色金融体系的鼓励和支持政策,引导资本流入到绿色医药产业相关项目,有利于推动医药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绿色医药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为促进中国医药产业节能减排、污染治理、清洁生产,提升可持续发展竞争力增添动力。


二是发行绿色债券,可以改善医药企业债务结构,维护财务安全。发行绿色债券不受发债指标限制。在发行额度上,绿色债券募集资金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可达80%,资产负债率低于75%不考察企业其他信用类产品规模。


在发行方式上,绿色债券可公开发行也可非公开发行。在发行期限上,绿色债券可发行可续期债券或超长期债券。在偿付方式上,绿色债券可灵活设置还本付息方式和回售选择权。


在申报程序上,绿色债券享受优先审批等支持政策,发行人递交申报材料,中央结算公司受理后会同交易商协会审核,最后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注册,可在30个工作日完成审批。


通常绿色债券发行的平均票面利率水平略低于市场收益率水平。总的来看,绿色债券大大丰富了医药企业的融资渠道,可以有效改善企业的债务结构,缓解短期债务压力,维护财务安全。


三是有助于医药企业建立起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的社会责任。当前人类社会面临人口激增、资源稀缺、生态环境破坏等共同议题的背景下,医药企业实现绿色发展,能较好地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间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可以提升企业竞争力,建立企业具有ESG社会责任的良好品牌形象,更好地帮助企业维护客户忠诚度,全球都在大力鼓励医药产业绿色发展。


2021年4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印发〈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的通知》。


2021年版目录坚持与《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等政策文件相衔接,结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产业状况和生态环境特点等因素,科学界定和遴选符合绿色债券支持的项目,统一了国内绿色债券定义和绿色项目目录。


《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明确将“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生产过程水污染治理”、“无毒无害原料替代”、“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运输”、“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产与替代”等与原料药、农药、化药等医药产业生产、运输、医废处理处置等全产业绿色发展项目收录其中,这些项目也将成为绿色债券支持医药产业绿色高质发展的重点项目。《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将于2021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


2021版绿色债券目录可操作性增强,项目范围划分更加清晰明确,能够有效减少由于绿色产业界定不清晰带来的产业扶持政策无法针对实施、监管部门管理盲区以及行业泛绿化等现象,有助于市场对绿色项目进行准确判断。


这一目录是中国绿色标准化建设取得的重大突破。它兼顾新旧标准衔接以及与国际标准的接轨,极大地扩展了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空间,有效提升了国内绿色债券支持项目标准的国际化水平,对促进绿色债券市场健康稳健发展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四、“GREEN RANKING”绿色信用评价模型


1.数据统计时间范围:202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部分为201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


2.数据来源:上市公司2020年年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及WIND数据、蔚蓝地图、标准排名监测统计,“-”表示该项数据缺失。


3.绿色信用指数(G)=绿色发展(GD,满分20分)+社会影响(SI,满分10分)+公司治理(CG,满分10分)+财务信用(FM,满分60分)


4.绿色发展(GD)=研发投入比率+排放物排放量+温室气体排放量+废弃物排放量+水资源使用情况+能源消耗量+其他污染物排放量+其他环保指标


5.社会影响(SI)=有效专利件数+纳税额+公益捐赠+社会责任报告


6.公司治理(CG)=管理架构+员工福利+公司分红+客户反馈


7.财务信用=盈利能力系数(N,满分18分)+资产质量系数(AQ,满分18分)+债务风险系数(DR,满分18分)+经营增长系数(OG,满分6分)


8.盈利能力系数(N)=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营业利润率+EBITDA利润率+两金占流动资产比重+期间费用率


9.资产质量系数(AQ)=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资产现金回收率


10.债务风险系数(DR)=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速动比率+现金比率+带息负债比率


11.经营增长系数(OG)=销售增长率+销售利润增长率+资本积累率


12.评分明细: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营业利润率、EBITDA利润率、两金占流动资产比重、期间费用率、已获利息倍数、带息负债比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排放物排放、温室气体排放量、纳税额、公益捐赠等14个系数满分均为3分;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资产现金回收率、研发投入比率等7个系数满分均为4分;销售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资本积累率、废弃物排放量、水资源使用情况、能源消耗量、其他污染物指标排放量、其他环保指标、有效专利件数、纳入医保产品数量、员工情况、管理架构、员工培训及医保覆盖情况、公司分红等14个系数满分均为2分;拥有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和客户反馈情况等2个系数满分均为1分。上述37个指标按照正态分布模型,以标准差调整后的期望值作为最佳值取满分,依照正态分布曲线上离散程度由最佳值对应的满分向两侧递减修正计算得出该指标得分。


13.评价体系涉及计算公式如下: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净资产×100%

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资产平均总额×100%    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营业收入×100%

EBITDA=息税前利润(EBIT)+折旧费用+摊销费用

两金占流动资产比重=(应收款占用的资金+存货占用的资金)÷流动资产×100%

期间费用率=(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营业总收入×100%

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总收入÷资产总额×100%

流动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流动资产总额×100%

存货周转率=营业收入÷存货平均余额×100%

应收账款周转率=当期销售净收入÷[(期初应收账款余额+期末应收账款余额)×50%)]

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平均资产总额×100%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100%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已获利息倍数=(净利润+利息费用+所得税费用)÷利息费用×100%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现金比率=(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年末流动负债×100%

带息负债比率=带息负债总额÷负债总额×100%

销售(营业)增长率=(本年销售额-上年销售额)÷上年销售总额×100%

营业(销售)利润增长率=(本年营业利润总额-上年营业利润总额)÷上年营业利润总额×100%

资本积累率=当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初的所有者权益×100%

研发投入比率=本年研发支出合计÷本年营业收入×100%


五、中国上市药企绿色信用发展现状


(一)绿色发展水平


随着人口增长,老龄化进程加快,人们越来越关注身体健康,关注民生,医药行业也越来越受重视。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是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领域。


国家对医药行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医保体系不断健全,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健康需求逐步得到释放,我国已成为全球药品消费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


医药产业是将现代生物技术与各种形式的新药研发、生产结合,以及与疾病诊断、防治和治疗相结合形成的产业。随着学科发展和环境意识的增强,绿色化学逐渐演变成当前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而绿色化学技术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开辟了药物生产方面的新途径,既减轻了化学制药对环境的污染,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制药工业的进步和发展,提升了制药工业的现代化水平,实现医药产业与环保事业的协调发展。


不可避免,医药企业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会消耗一定资源和能源并产生大量的污染气体、废水、挥发性有机物以及固体废弃物。


2019年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GB37823-2019《制药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37822-2019《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这两份标准为强制性标准,规定了制药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监测和监督管理要求。


随着医药行业绿色发展的不断推进以及环保意识深入人心,污染物排放情况成为各监管部门、企业和公众关注的重点。因此,标准排名选取污染气体排放量、温室气体排放量、固体废弃物排放量、水资源使用情况、废水排放、其他环保指标和研发投入比率作为衡量企业绿色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由于时间以及信息披露数据的缺失,标准排名仅选取净利润前100名上市医药企业中2019年和2020年的绿色发展数据进行统计。


1.污染气体排放量



标准排名选取了氮氧化物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悬浮粒子/颗粒物排放量等大气污染的关键污染气体排放情况作为评价药企绿色发展水平的指标之一。通常来讲,污染气体排放量越少的企业该项系数得分越高。


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盈利百强上市药企中披露污染气体排放量的药企不到20家。


其中,氮氧化物排放量较少的3家药企分别是泰格医药(0.02吨)、同仁堂(0.8吨)、康龙化成(1.85吨),低于10吨的还有药明生物和华熙生物;江中药业、白云山、沃森生物、吉林敖东、华润双鹤和华润三九6家排放量位于10~50吨,华海药业和健康元2家也低于100吨。复星医药的排放量高达158吨。


二氧化硫排放量低于1吨的3家企业分别为康龙化成、江中药业和片仔癀,白云山、华熙生物、吉林敖东和华润三九4家低于10吨,沃森生物和健康元2家低于50吨,复星医药的排放量高达105吨。


而监测到沃森生物、健康元和复星医药的悬浮粒子/颗粒物排放量予以公布,分别为3.06吨、16.4吨和36.7吨。


复星医药肯定不是2020年污染气体排放量最大的药企,与那些不披露排放情况的企业相比,这些充分披露污染气体排放量的企业更加重视污染物排放情况,只有意识到污染物排放问题的严重性,日后才能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排放。


2019年盈利百强药企中披露污染气体排放量的企业有30家。其中,氮氧化物排放量较少的3家药企分别是威高股份(0.18吨)、泰格医药(0.25吨)和百济神州(0.32吨);二氧化硫排放量较少的3家企业分别为马应龙、百济神州、翰森制药;悬浮粒子/颗粒物排放量较少的3家企业分别为威高股份、泰格医药、康弘药业。


2.温室气体排放量



众所周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有助于为地球降温。“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温室气体排放成为各部门、企业以及公众关注的焦点。因此,标准排名选取温室气体排放量作为衡量药企绿色发展水平的另一关键指标。


据标准排名监测数据显示,已经披露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百强药企不足三分之一,后续信息披露还需加强。


其中,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少的药企是片仔癀(0.85万吨);金域医学、江中药业、迈瑞医疗、爱尔眼科、药明生物和康龙化成6家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均低于10万吨;白云山(13.51万吨)、华润双鹤(21万吨)、华润三九(22.28万吨)、药明康德(23.19万吨)等药企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均处于10万~100万吨区间;温室气体排放量大于100万吨的企业有健康元(108.02万吨)、科伦药业(287万吨)和乐普医疗(3462万吨)。


此外,上市药企披露2019年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不足百家。其中,温室气体排放量较少的4家药企分别为通策医疗(11吨)、信达生物(39吨)、春立医疗(148吨)、泰格医药(897吨),上述4家药企温室气体排放量均不足千吨。


希玛眼科、同仁堂国药、爱康医疗、奇正藏药、片仔癀、平安好医生、百济神州和康哲药业等企业2019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均小于10万吨。


而威高股份、白云山、国药控股、药明康德、中国中药、丽珠集团、华润医药、复星医药等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处于10万吨级别。联邦制药和科伦药业2019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则处于百万吨级别。


3.能源消耗量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对我国能源的需求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标准排名将能源消耗量作为药企绿色发展的关键系数。通过对耗电总量、煤碳使用量、天然气消耗量、燃油消耗量、节约能源量以及节约电量等综合评价药企的能源消耗情况。


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百强上市药企中披露能源消耗情况的企业不足四分之一,其中用电量较少的5家药企分别是泰格医药、乐普医疗、江中药业、金域医学和云南白药。


综合能源消费量较少的5家企业分别是金域医学(6325.33吨标准煤)、江中药业(11944吨标准煤)、云南白药(17200吨标准煤)、华东医药(19296.2吨标准煤)和康龙化成(47000吨标准煤)。


数据显示,2019年上市药企中用电量较少的5家药企分别为华海药业、泰格医药、希玛眼科、歌礼制药-B和春立医疗。综合能源消费量较少的5家药企分别为复星医药、万东医疗、奇正藏药、金域医学和康弘药业,消耗量分别为258.58吨标准煤、1437.84吨标准煤、3570.38吨标准煤、5000.28吨标准煤和7067.76吨标准煤。


4.固体废弃物排放量



医药行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数量比较大,标准排名通过有害废弃物量、无害废弃物量和废弃物回收量3个指标作为衡量药企绿色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废弃物排放量的细分指标。


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固体废弃物排放量较少的3家药企分别为云南白药、乐普医疗、泰格医药,固体废弃物排放总量均不超过100吨,分别为8吨、14吨、89吨;较大的3家分别为复星医药(49286吨)、华润医药(61912吨)、健康元(80166吨)。


其中,2020年有害废弃物排放量较少的3家年排放量不超过20吨,分别为云南白药、乐普医疗和片仔癀;有害废弃物排放量较多的3家分别为康龙化成(8433吨)、药明康德(25330吨)和华润医药(58594吨)。


此外,WIND数据显示2019年产生有害废弃物量较少的3家药企分别为康哲药业(0.20吨)、国药控股(0.58吨)和万东医疗(1吨);较多的3家分别为健康元(1.21万吨)、华海药业(2.39万吨)和联邦制药(24.93万吨)。


无害废弃物量排放量较少的3家药企分别为春立医疗(9吨)、迈克生物(56吨)、泰格医药(88吨);较多的3家药企分别为中国中药(9.53万吨)、丽珠集团(10.1万吨)和健康元(12.53万吨)。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中药废弃物回收量最多,达5.1万吨。


整体来看,尽管医药行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较大,但实际其中有害废弃物所占比例相对较小,不过分类回收水平不足。以后还需加强医药行业固体废物分类管理、节约处置,提高医药固体废物处置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5.水资源使用情况


水资源使用情况作为衡量药企绿色发展水平的另一关键指标。


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百强药企中披露水资源使用情况的不足25%,用水量低于50万立方米的企业有4家,分别为泰格医药(5.23万立方米)、片仔癀(11.87万立方米)、乐普医疗(12万立方米)、金域医学(21.44万立方米),位于50万~100万立方米的企业有迈瑞医疗(51.6万立方米)、康龙化成(82.07万立方米)、华海药业(97.52万立方米)3家,爱尔眼科、华东医药和云南白药3家用水量位于100万~200万吨。浙江医药、白云山和药明康德3家位于200万~500万吨,复星医药和华润医药位于500万~1000万吨,健康元高达1165万吨。


在节约用水方面,复星医药年度节约用水28.29万立方米,此外,华东医药和华润双鹤年度节约用水量分别为6万立方米和3.42万立方米。


在污水排放方面,2020年百强药企污水排放量较少的3家企业分别为同仁堂(29.79立方米)、华润三九((205.91立方米)和吉林敖东(25000立方米)。


WIND数据显示,2019年517家上市药企披露水资源使用情况的企业不足百家。其中,用水量较少的6家药企分别为希玛眼科(1.22万立方米)、歌礼制药-B(1.73万立方米)、同仁堂国药(2.23万立方米)、平安好医生(2.73万立方米)、奇正藏药(5.13万立方米)、泰格医药(5.27万立方米),用水量均不足10万立方米。


在节约用水方面,复星医药年度节约用水25.5万立方米,紧随其后的是药明康德(24.34万立方米)、华海药业(20.74万立方米)。此外,科伦药业的水循环再利用量达2180万立方米。


此外,废水/污水排放量较少的3家药企分别为海正药业(134立方米)、华润三九(176立方米)和恒瑞医药(416立方米)。标准排名根据用水量、节水量、循环利用量以及污水排放量综合起来得出该系数评分。


6.氨氮/化学需氧量


氨氮和化学需氧量作为废水污染物指标的细分项目,也是衡量药企绿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数据显示,2020年百强上市药企中披露氨氮和化学需氧量的不到三分之一,其中,天士力(0.16吨)、云南白药(0.21吨)和华熙生物(0.44吨)等企业的氨氮排放量均不足1吨。而沃森生物(0.06吨)、华熙生物(8.26吨)、吉林敖东(8.8吨)这3家药企2020年的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均不足10吨。


WIND数据显示,2019年马应龙、云南白药、东阳光药、康哲药业、华熙生物、昊海生科、药明康德、国药控股和百济神州的氨氮排放量均不足1吨。而国药控股、信达生物、康哲药业、东阳光药、马应龙、百济神州、云南白药和华熙生物这8家药企2019年的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均不足10吨。


7.其他环保指标


对污染物进行治理,企业势必要进行相关的投入,因此环保投入和安全生产投入、绿色办公等也是衡量药企绿色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



监测数据显示,在百强药企中不足三分之一的企业披露了环保投入额度。


在环保治理方面投入较多的企业有科伦药业、健康元和复星医药,环保投入资金分别为4.73亿元、1.80亿元和1.21亿元。


此外,浙江医药、华海药业、华润医药、华润双鹤、华润三九、白云山、迈瑞医疗和人福药业等药企2020年环保投入额度在千万元级别;华熙生物、江中药业、金域医学和沃森生物等企业环保投入额度在百万元。复星医药和华海药业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投入额度超过6000万元。


标准排名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和医药行业的特点对该项指标进行评分,在环保投入和安全生产投入方面资金规模越稳健的该项系数得分越高。


此外,药企相关绿色发展水平的定性指标绿色工厂或绿色园区认证情况、绿色管理制度制定落实情况也是其绿色指数的系数。


绿色工厂,被看作是对工业企业在节能环保、绿色发展等方面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的一种认证。数据显示,上海医药、科伦药业、迈瑞医疗、华熙生物、康缘药业、健康元、华兰生物、天士力、以岭药业、凯莱英、江中药业、华润三九、浙江医药、白云山、华润双鹤以及恒瑞医药等公司及部分子公司通过国家级或省市级绿色工厂认证。


此外,绿色办公也是企业绿色发展的其中一个环节,最直观的表现在纸张消耗量。数据显示,2020年康哲药业纸张消耗8吨,是目前监测数据中最少的企业。而2019年平安好医生纸张消耗量为药企中最低的2.96吨,其次是希玛眼科消耗纸张6.13吨,康哲药业消耗纸张8吨。


在管理体系认证方面,国药控股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上海医药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智飞生物通过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科伦药业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复星医药通过ISO14001和OHSAS18001认证;华熙生物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


8.研发投入比率


近几年,作为“永远的朝阳产业”的医药行业,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蓬勃发展,尤其绿色制药飞速发展。



药企的核心竞争力是研发生产突破性药物,在自身制造能力大幅提升的同时,也更加注重制药的绿色化。这是一个持续创新和改进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通过科研人员和相关从业者不断引入新方法、新理论,对老产品开展生产工艺改进,为新产品开发较理想的技术路线和工艺条件,以可持续、环境友好的方式使得制药公司获得核心竞争力。


创新和核心技术研发是药企保持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同时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标准排名将研发投入作为衡量药企绿色发展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因各药企的规模和品牌效力不同,选用研发费用占营收比率这一指标更为客观。


根据标准排名监测数据显示,517家上市药企中披露2020年研发投入的企业有450家左右,但各药企研发投入占比差距明显。


数据显示,2020年上市药企研发投入比率小于10%的企业有339家,研发投入比率位于10%~20%的企业有56家,研发投入比率位于20%~100%的企业有2家。


研发投入比率大于100%的企业有32家。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不乏康方生物-B、中国抗体-B、华领医药-B、德琪医药-B等在港交所上市还未盈利的生物医药类公司,以及百奥泰-U、艾力斯-U、神州细胞-U、前沿生物-U、君实生物-U等很多科创板上市目前尚未盈利的药企,因其目前实现营业收入相对较低而投入的研发费用相对较高,从而导致研发费用比率奇高。


标准排名根据各药企披露的研发费用并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将上市药企2020年的研发投入占比按照正态分布模型排列,剔除极端值后,并以标准差调整期望值得出研发投入比率最佳值为14.68%,其中,翰森制药(14.40%)最接近该值,而绿叶制药(14.25%)、键凯科技(14.09%)和万泽股份(14.08%)紧随其后,从而翰森制药的该值取为研发投入比率系数的满分4分,依照正态分布曲线上离散程度由最佳值对应的满分向两侧递减修正计算得出各家上市药企的研发费用比率系数。


(二)公司治理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影响全球经济发展最大的“黑天鹅”。在给医疗卫生行业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新机遇。


此外,医改新政依旧密集出台。从国家药监局今年第1号文件《真实世界证据支持药物研发与审评的指导原则(试行)》,到《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和《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的出台,以及医保目录的动态调整,都标志着未来药企的发展环境会更开放,同时竞争也会更激烈。


无论是二级市场医疗板块走势较好,还是新一轮医疗投资热潮随即出现。经此一“疫”,做大做强大医疗健康产业已成后疫情时代的社会共识。


要想立于不败之地,药企既要审时度势把握机遇,更要具备应对各种挑战、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而综合衡量一个药企内生增长最关键的要素之一是具备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


良好的公司治理是企业稳健运行的关键所在,有利于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并有利于保护利益相关者权益。企业内部治理董事会的独立性、高管薪酬以及大股东持股比例等均与企业绩效挂钩。其中,上市公司的分红是投资者的定心丸,是企业鼓励长期投资的重要手段。

标准排名从股东管理、董事会治理、监事会治理、经理层治理、信息披露、利益相关者治理六大维度对517家上市药企公司治理状况进行分析,并通过公司分红、管理架构、员工雇佣流失情况、员工培训及医保覆盖情况、是否拥有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客户反馈情况六大系数对上述六大维度进行概括和量化。


1.公司分红


公司分红是衡量公司股东管理的重要指标。数据显示,2020年医药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有所增加,中小股东董事提名权和差异化现金分红有较大改善。



据WIND数据显示,披露2020年区间分红的药企有314家,累计现金分红总额达573亿元。


其中,传统中药龙头云南白药年内分红38.32亿元,夺得上市药企2020年区间分红榜第一。迈瑞医疗以18.24亿元排名分红榜第二,紧随其后的是步长制药、石药集团、四环医药、中国生物、新和成、恒瑞医药和济川药业等药企,2020年区间分红总额均超过10亿元。


此外,浙江医药、上海医药、康哲药业、白云山、国药控股、智飞生物、复星医药、丽珠集团、华润医药和科伦药业等119家上市药企区间分红均超过1亿元。


数据显示,2020年上市药企区间分红金额小于3.83亿元的企业有277家,区间分红金额位于3.83亿~7.66亿元的企业有23家,区间分红金额位于7.66亿~11.5亿元的企业有12家,区间分红大于11.5亿元的有5家。


标准排名根据各药企披露区间分红金额的并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将上市药企2020年的区间分按照正态分布模型排列并计算得出各家上市药企该项系数。


此外,2020年中小股东董事提名权、差异化现金分红政策以及累积投票制度等方面有所改善;上市药企在控股股东单位兼任高管的比例有所下降,独立性有所上升。


2.管理架构


从董事会治理来看,2020年上市药企董事薪酬水平增长明显,董事会实质独立性不足。据WIND数据显示,2020年上市药企中,披露董事会规模的药企中步长制药和华熙生物董事会规模最高,达15人。


2020年,上市药企董事薪酬指数增长幅度较大,在前三名董事薪酬均值方面,由2019年的326万元增长至2020年的379万元。当期授予股权激励的公司比例为16.26%,较上年有所提升。


上市药企2020年前三名董事报酬总额较高的三家药企分别为迈瑞医疗、安迪苏和药明康德,分别为5492万元、3902万元和3200万元。


此外,独立董事有效性成为董事会治理提升的关键。2019年上市药企披露独立董事比例的企业有334家,平均独立董事比例为37.52%,较低于所有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


我们还将上市药企的董事受教育程度、女性董事占比、对少数群体的包容性等指标纳入考核。


机构投资者贝莱德认为,“加强公司治理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是董事会多元化”。他们研究发现,多元化的董事会比千篇一律的团队更有效,这样的董事会能够作出更好的决策,并且在董事会和管理层中,性别比例更平衡的公司在各种财务指标上都比其他公司表现更好。

而在监事会治理方面,标准排名研究发现,目前上市药企中监事会治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据WIND数据显示,披露监事会召开次数的上市药企不足百家。


此外,在管理架构中将薪酬委员会、提名委员会、经理层治理状况以及公司激励与约束机制纳入考核。


3.员工管理


在一个企业中,管理者是掌舵者,制定企业运营策略,管理和梳理企业内部运营,而员工是一线的执行者,两者之间需要紧密分工,相互间唇亡齿寒。因此,标准排名将员工管理情况纳入公司治理的考核中。


良好的员工关系带动企业蓬勃发展,内部畅通的沟通和开明的文化氛围在另一个方面也能为企业赢得人才,降低离职率,变相地降低人力成本。



因此,标准排名通过雇员总人数、人均创收、人均创利、受教育程度、技术员工占比、员工流失率/离职率、劳动合同签订率等细分指标对上市药企的员工管理情况进一步说明。


标准排名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雇佣人数规模排名前五的企业分别是上海医药(48136人)、国药一致(38289人)、美年健康(34950人)、复星医药(32258人)、恒瑞医药(28903人)。


此外,药明康德、白云山、爱尔眼科、科伦药业、同仁堂、以岭药业、华润三九、迈瑞医疗、华东医药等药企雇佣员工人数均过万。

值得注意的是,人均创收最高的两家药企分别是国药股份和ST冠福,2020年人均创收高达1354.08万元和1353.18万元。


从人均创利方面来看,标准排名监测数据显示,之江生物年度人均创利最高,达322.49万元,其次,圣湘生物(287.22万元)、达安基因(155.70万元)、硕世生物(142.78万元)、东方生物(120.50万元)、爱美客(113.34万元)、奥泰生物(110.26万元)、英科医疗(107.75万元)和康华生物(100.01万元) 等企业人均创利也超过100万元。


正态分布图显示,2020年上市药企人均创利小于0元的企业有111家,人均创利位于0~10万元的企业有128家,人均创利位于10万~51万元的企业有178家,人均创利位于51万~100万元的企业有16家。


研究发现,美年健康、微创医疗、泰格医药、健康元等药企需要加强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梳理和沟通。数据显示,上述企业的员工流失率/离职率均超过15%。披露数据的复星医药、白云山和迈瑞医疗等绝大部分药企劳动合同签订率均为100%。


值得关注的是,WIND 数据显示,2020年上市药企中员工受教育程度本科生及以上学历占比高于60%的企业有迈瑞医疗、金域医学、复旦复华、泰格医药、智飞生物和*ST百花。


此外,员工培训情况也是衡量公司治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员工培训是企业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职能,是组织人力资源资产增值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组织效益提高的重要途径。员工培训的其中一个作用就是,提升专业技能、减少事故发生率。


标准排名选取人均培训课时作为衡量企业公司治理的另一重要指标。数据显示,华润双鹤和沃森生物等企业人均培训课时超过100小时,而健康元和片仔癀等企业人均培训课时超过50小时。


4.信息披露水平不足


据WIND数据显示,2019年上市药企中有85家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不含部分港股上市的企业),披露比例不足40%,低于A股整体水平。整体来看,上市药企信息披露水平不足,尤其体现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


目前A股上市公司根据《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对消耗能源总量、污染物排放情况、生产过程中废物处理以及其他定性描述指标进行自愿披露。


而港交所于2012年发布《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在2015年修订后要求企业披露ESG报告,并将部分指标分阶段提升至“不遵守就解释”。


随着未来中国证监会与生态环境部研究发布的《上市公司强制ESG信息披露制度》开始实施,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将开始重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布,相信未来企业绿色信息透明系数也将越来越高。


此外,2020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2019修订)》(下称新证券法)开始施行,实施了近20年的证券发行核准制将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分步全面推行注册制。


注册制的核心是中央多次会议强调的信息披露。新证券法进一步强化信息披露要求,设专章规定及系统完善了信息披露制度,保障证券发行注册制的实施。随着证券发行注册制在A股的推行,信息披露制度的实施情况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未来信息披露水平逐步完善。


5.客户反馈情况


医药领域属于专业密集型行业,医药产品涉及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医药行业监管政策持续加码。为推动我国从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跨越,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企业的相关资质、合规性,产品经销流向、数量、质量等信息均需要反馈。


尤其对于终端医药产品,尽管上市产品均会经过多轮临床实验,但其最终的疗效、质量、禁忌以及定价等如果直面消费者反馈,对公司来讲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质增效打造口碑。因此,标准排名将质量监督和客户反馈情况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指标。


WIND数据显示,华润双鹤、迈克生物、重药控股、康弘药业、国药一致、华东医药、白云山、片仔癀、复星医药、迈瑞医疗和云南白药等58家上市药企具有客户反馈系统。


从客户满意度来看,华润双鹤、迈克生物、重药控股、盈康生命、国际医学、康弘药业这6家药企的客户满意度高于98%。


6.违规涉诉情况


企业的合规发展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环节,故标准排名将2020年药企涉及诉讼次数、诉讼涉案金额、违规处罚次数和违规处罚金额也纳入评价指标,对于诉讼次数和金额越大的企业进行相应的扣分,违规处罚次数和金额也一样。


数据显示,2020年间涉诉金额最高的企业是*ST济堂,金额高达12.8亿元,涉诉5次。其次,硕世生物、亚太药业、千红制药、ST冠福、尔康制药、上海凯宝、*ST百花、誉衡药业、*ST中珠、珍宝岛、*ST华塑、精华制药、东北制药、上海莱士、中关村、派林生物、佐力药业、广誉远、华海药业、美年健康和*ST目药这22家企业涉诉金额均过亿元,其中,ST冠福年内涉诉次数高达58次。


有11家上市药企因违规被罚款,其中,*ST辅仁违规处罚金额高达120万元。其次,延安必康、*ST康美、四环生物、常山药业违规处罚金额均为60万元。*ST中珠、ST金花、博腾股份、仟源医药和双成药业违规罚款金额均超过10万元。


整体而言,上市药企违规受到惩罚的标准还较低,因违规而被罚款金额最高才120万元,而上市药企人均年度创收超过百万元的企业也不少。


(三)社会影响


1.纳税额


合理纳税是每个企业应尽的义务,因此标准排名将纳税额作为衡量上市药企社会影响的重要指标。



标准排名通过WIND数据库汇总了A股上市企业的应交所得税、增值税、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以及印花税等所有应交税费,港股上市的公司按照应交税金项目计算其纳税额。


数据显示,2020年标准排名监测的517家药企纳税总额超过396亿元。


其中,纳税额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别为国药控股(纳税额25.74亿元)、上海医药(纳税额14.78亿元)和华润医药(纳税额12.09亿元)。


中国生物、上海医药、翰森制药、中国中药、白云山、复星医药、科伦药业、步长制药、恒瑞医药、迈瑞医疗和云南白药等95家企业2020年的纳税额也超过亿元。


与此同时,还有不少生物医药业因2020年盈利较少或未实现盈利等原因纳税额较少。纳税额较低的3家生物医药企业分别为中智全球(9万元)、中国抗体-B(17万元)和华康生物医学(26万元)。


2.公益捐赠


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可以量化的指标有公益捐赠额度。但因医疗卫生行业被认为是我国商业贿赂风险最高的行业之一,也是严监管的领域之一。



为避免企业直接向医生、药品采购人员等提供回扣等财物可能涉及的商业贿赂法律风险,一些药企转而采用向医院捐赠医疗设备和药品、资助医生发表论文或参加相关学术会议等方式进行品牌和产品推广。


因此标准排名仅考虑可量化指标,从企业年报获取百强药企的对外捐赠额度,其中爱尔眼科领跑行业,2020年捐赠额度达3.11亿元;恒瑞医药紧随其后,公益捐赠额度为1.05亿元。此外,还有国药控股(9609.10万元)、上海医药(8481.91万元)、迈瑞医疗(6543.60万元)、科伦药业(5561.6万元)和人福医药(5521.56万元)这5家上市药企公益捐赠金额也超过5000万元。


翰森制药、复星医药、智飞生物、石药集团、华润医药、华东医药、红日药业、白云山、上海莱士、天士力、仁和药业、丽珠集团等30家企业公益捐赠均超过千万元。


此外,疫情期间,恒瑞医药陆续向全国慈善机构、卫生部门、疫情重点防控机构和医院捐赠价值3000多万元的防护物资;云南白药先后多批捐赠医护用品、酒精消毒液及相关药品;科伦药业为新冠肺炎疫情捐赠物资价值超3500万元;国药集团累计捐献逾3500万元药品及物资;东软医疗捐赠超2700万元高端CT设备及软件。


总之,在去年的疫情当中,医药企业整体表现抢眼,不仅踊跃捐款捐物,还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和优势,积极支持社会和国家抗击疫情,充分展现了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3.有效专利件数


医药产业是创新技术成果对专利保护依赖最高的行业之一。但由于我国医药事业起步较晚,相比国外同业来说,较低的创新能力和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欠缺,使得我国制药行业现阶段呈现出特有的竞争态势。所以,标准排名将有效专利件数也作为衡量药企社会影响的一个指标。



在标准排名监测的百强药企中,据披露有效专利数据显示,各药企专利情况表现不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末,新授权有效专利件数最少的是天宇股份,泰格医药拥有总专利件数最少,为30件。科伦药业(2573)、恒瑞医药(1473)、天士力(1452)有效专利件数位于行业前三甲。


2020年迈瑞医疗获得的3165件新授权专利中,发明专利达1561件;金域医药和人福医药2020年获得的新授权专利也均超过100件。

以科伦药业来看,截止2020年年末,科伦药业及子(分)公司共申请4032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129项、实用新型申请2355项、外观设计专利申请441项、国际PCT专利申请107项),已拥有2573项授权专利(发明专利419项、实用新型专利1798项和外观设计专利356项)。可以看出,制剂和工艺的专利申请占大部分,药品领域的技术创新性占少数。


见微知著,目前我国医药行业的专利申请量在增长、专利意识在增强,但质量方面还有所欠缺。标准排名希望有关部门和各药企能抓住痛点,审视行业专利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完善专利制度,从而提高企业创新效率。故标准排名对有效专利件数越多的药企该项系数打分越高。


4.招收少数裔和残疾员工


企业积极招收少数裔以及残疾员工也是标准排名衡量其履行社会责任的关键指标。雇佣各文化背景、各族裔即加强员工多样性和包容性的企业更具灵活性,效率更高。数据显示,国药一致、华润三九和国药股份少数裔员工占比均高于5%。


   残疾人士在就业中往往处于劣势地位,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脱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路径。标准排名监测显示,披露残疾员工数据的企业很少,其中国药一致和复星医药的残疾员工占比分别为0.26%和0.22%。


此外,药企产品纳入医保,也是其社会影响力考察的重要指标。


监测显示,纳入国家或省医保药品较多的药企有现代制药、白云山、人福医药、中国医药、科伦药业、仁和药业、中新药业。


随着医学水平迅速发展,研制出更多疗效更好的创新药,用于治疗癌症等疾病,但这些“药效好”的药品都不便宜。在处方药医保支付中,医药费用增长过快,对医保资金造成压力,但同时又要满足患者用药需求,所以更多的“好药”纳入医保能减轻很多社会压力。故纳入医保药品越多的药企该项系数得分越高。


不过,现阶段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目前还处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当中,存在诸多阵痛,有很多裸奔者,未来如何更好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将是更大的考验。


现阶段,药企在公司治理方面普遍存在如下几个痛点:


(1)企业社会责任履行面临新考验。


“药品零差价”、“两票制”等医改政策不断推进,在促进医药流通企业市场集中度提升的同时,也让药企存在的诸多问题显现。可以说国家宏观政策变动,对转型中的药企来说,是近年来影响产业发展的最大变量。


去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对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9883号建议的答复函中指出,下一步将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原料药生产基地认定标准和工作程序,支持地域空间独立、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区域建设原料药集中生产基地。


近年来,我国原料药产业发展迅速,但因早期原料药企欠缺研发能力,原料药出口大部分聚焦在大宗原料药,致使我国原料药产业多、小、散、乱,目前陷入产能过剩的恶性循环中。此外,医药行业向来是被环保监管的重点,而原料药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

因此,医药行业尤其原料药产业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技术创新与应用和推行绿色生产尤为重要。


此外,信息披露不完善、不充分。信息披露与突发性的卫生事件密切相关,未来还需完善突发事件影响下信息披露法律法规,防范企业不实披露、延期披露的违规风险。


同时,企业需建设应急信息披露体系,优化内部信息披露审查制度,提高真实性与相关性。提升董秘等信息披露能力,实现信息披露从社会责任到ESG再到绿色治理的升级。


(2)重营销轻研发。


WIND数据显示,在A股和H股上市的517家医药企业,2020年的累计销售费用高达3689亿元,而研发费用累计总额约1044亿元,粗略估计药企在营销方面的投入是研发投入的3.5倍之多。


数据显示,2020年国药控股销售费用支出高达141.42亿元,为医药行业销售费用支出最多的企业;华润医药以134.91亿元的销售费用排在第二;上海医药销售费用128.65亿元排在第三;恒瑞医药紧随其后,2020年销售费用直逼百亿,达9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恒瑞医药研发投入高达49亿元,领跑行业。明显看出,研发投入和营销费用支出相差甚远。此外,还有80多家药企销售费用超10亿元。药企本该以研发和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但目前重营销轻研发却成了普遍状态。


(3)竞争无序,行业风气不正


药企重营销轻研发以及医疗价格体系的畸形,引起医药流通企业环节过多,导致管理费用上升、层层加价。


企业直接向医院供药的销售模式以及合资药厂带头引进的以医院、医生为主要对象的“营销策略”,致使医药行业“行贿门”乱象丛生,加剧了恶性竞争和药品流通的混乱。


据国家药监局《2019年度药品监管统计年报》显示,2019年各级监管机构共查处药品案件7.7万件,货值金额19.9亿元,罚款3.9亿元。


2019年各级监管机构共受理药品投诉举报7.1万件,立案3329件,结案4396件。受理医疗器械投诉举报1.6万件,立案854件,结案1204件。


去年,一份浙江丽水中心医院原麻醉科主任雷李培受贿案的司法判决文件公开,揭露了恒瑞医药全资子公司江苏新晨医药员工行贿的事实,行贿总金额近277万元。


恒瑞医药随即发布澄清公告称,行贿事件是子公司员工个人行为,相关人员已离职,严重违反了公司管理制度。虽然发声澄清,但也反映出公司管理存在漏洞。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个例,商业贿赂是医药领域的顽疾。据中国裁判文书网,中国百强药企中有68家企业涉及行贿或受贿案件,共696件,平均每家企业10.23件,其中案件数最多的企业达到99件。


2019年,康美药业299亿元的“错误”会计处理闹得沸沸扬扬,上市药企倍受监管部门关注。不少药企收到了证交所《关于2018年年度报告事后审核问询函》。


“行贿门”、虚开发票、偷税漏税等行业乱象丛生,医药行业的风气还需多方来正。


(4)专利质量不高。


一个优秀的药企离不开其持续性的研发投入和创新成果的收获。


我国医药市场以化学药品为主导,但其中大部分都为仿制药。在我国仿制药市场中,仿制药和专利过期的原研药仍然占据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仿制药企业亟待转型升级。但多年的仿制之路致使绝大部分企业创新力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创新药的研发成本高居不下也是一个普遍的行业现象,更为重要的是创新药“同质化”现象明显,研发新药投资大、风险高,未来盈利充满不确定性。此外,多年来的仿制药专利既是技术创新的成果,又是对创新成果的保护。


目前来看,我国医药企业的化学药品专利申请量很少,中药的专利申请量较多,但申请的质量和发明的创造性都不太高。在专利方面与国外医药企业相比,差距仍比较大。


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医药行业的环保问题逐渐凸显。基于行业特点,医药企业产生的工业三废无法达到零排放,环保问题已成为广大制药企业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


医药龙头恒瑞医药也没有单独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温室气体排放量、废弃物排放量、水资源使用情况、能源消耗量以及其他环保指标均披露较少。


整体而言,医药企业在绿色发展方面还需加强,尤其是ESG信息披露急需加强。


(四)财务指标


1.盈利能力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经济组织。盈利能力反映了企业利用各种经济资源赚取利润的能力,是企业营销能力、获现能力、降本降费能力及风险规避能力等的综合体现,是企业各环节经营结果的具体表现。


因此,我们将药企的盈利能力状况,作为绿色信用指数的一个维度,标准排名通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销售利润率、EBITDA利润率、两金占流动资产比重和期间费用率6大系数来系统阐释药企的盈利能力状况。


(1)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是衡量公司运用自有资本的效率,是财务分析中的核心分析指标。



在标准排名监测的517家上市药企中,2020年,上市医药企业兆科眼科-B以188.46%的净资产收益率领跑。净资产收益率最小的两家药企分别是2020年于港交所上市的尚未盈利的诺诚健华-B(-934.11%)和欧康维视生物-B(-1044.10%)。


通常来说,高净资产收益率可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但是导致高净资产收益率的原因不尽相同,最终还需结合其影响因素进行具体分析。过高的净资产收益率,有可能是企业造假或不稳定因素导致暂时虚高;过低说明企业自有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弱,运营效益不好,投资带来的收益也不行。


标准排名研究发现,上市药企2020年的净资产收益率按照正态分布模型排列,剔除极端值后,106家药企的净资产收益率小于0,177家净资产收益率位于0~10%之间,156家净资产收益率位于10%~20%之间,49家位于20%~40%之间,28家大于40%。


以标准差调整期望值得出净资产收益率最佳值为23.8%,誉衡药业(23.76%)最接近最优值,天宇股份(23.89%)和海思科(24.14%)和恒瑞医药(22.90%)次之,从而将誉衡药业的该值取为净资产收益率系数的满分3分,依照正态分布曲线上离散程度由最佳值对应的满分向两侧递减修正计算得出各家上市药企的净资产收益率系数。


(2)总资产报酬率



衡量企业盈利水平的另一个维度是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是用来反映企业利用所有资产获取收益的能力,为了更好地衡量总收益,由剔除了利息支出和企业所得税影响的利润来进行计算,从企业整体的角度评估企业运营资产获利能力。


数据显示,2020年上市药企中总资产报酬率大于50%的有13家,其中,中红医疗(138.35%)、英科医疗(108.15%)、奥泰生物(106.59%)、东方生物(103.29%)、圣湘生物(100.18%)这5家该指标大于100%。


总资产报酬率越高,说明企业运用资产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标准排名发现,监测的上市药企2020年的总资产报酬率,剔除极端值后,按照正态分布模型排列,总资产报酬率小于0的药企有108家,位于0~10%之间的药企有226家,位于10%~20%之间的药企有131家,位于20%~30%之间的药企有127家,大于30%的药企有25家。


标准排名研究发现上市药企中药企总资产报酬率最佳值为22%,凯普生物(22.16%)最接近最优值,从而将这两者的该值取为总资产报酬率系数的满分3分。


同时,测算出上市药企总资产报酬率的良好值、平均值、较低值、较差值,并依照正态分布曲线上离散程度由最佳值对应的满分向两侧递减修正计算得出各家上市药企该指标系数。


(3)营业利润率



标准排名还引入“营业利润率”作为衡量药企盈利能力的指标之一。销售利润率是以销售收入为基础分析企业获利能力,衡量企业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的指标。


标准排名监测数据显示,上市药企中2020年营业利润率高于50%的企业有13家,其中奥泰生物(71.07%)和中红医疗(68.88%)领跑,爱美客、中国医疗集团、圣湘生物以及英科医疗等紧随其后。


数据显示,对上市药企的营业利润率剔除极端值后,按照正态分布模型排列,通过标准差调整期望值得出营业利润率最佳值为31%,奥美医疗(31.50%)和科华生物(31.41%)最接近最优值,从而将奥美医疗、科华生物的该值取为营业利润率系数的满分,并依照正态分布曲线上离散程度由最佳值对应的满分向两侧递减修正计算得出各家上市药企的该指标系数。


(4)EBITDA利润率



EBITDA利润率衡量公司在报告期内的现金利润,被视为公司财务状况的良好指标,因此标准排名也选取该指标作为衡量药企盈利能力的系数之一。


标准排名研究发现,在监测的517家药企中,EBITDA利润率差异明显。数据显示,剔除极端值后,EBITDA利润率由普华和顺(250.80%)和朗生医药(173.68%)等企业领跑,而较低的三家分别是药明巨诺-B、德琪医药-B和康方生物-B。


标准排名研究发现,上市药企EBITDA利润率按照正态分布模型排列,剔除极端值后,25家药企的EBITDA利润率小于-36.03%,428家位于-36.03%~35.90%之间,64家位于35.90%~107.83%之间。通过49.14%的标准差调整期望值得出EBITDA利润率最佳值为28.30%,济川药业(28.42%)和华海药业(28.41%)等的EBITDA利润率最接近最优值。


(5)两金占流动资产比重



由于经营模式不同,医药企业一般分为医药制造企业和医药商业企业,两者反映到报表上也略有不同。其资产部分均以流动资产为主但占比不尽相同,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和存货。


通常来讲,由于我国的药品流通是从医药工业到医药商业再到医疗机构,而结账资金流向则是从医疗机构到流通企业再到厂家。所以从应收款项的比重看,医药商业企业的占比会更高,并且其账上有大量的货币资金,来满足平时的资金支出。


从存货构成来看,医药商业企业作为药品流通环节的枢纽,因此储备了大量的药品以供下一步分销。而医药工业企业的存货构成以原材料为主,并有部分库存商品和在产品。


由于药企的流动资产大都以存货和应收账款科目为主,药企经营过程中经常要对“应收账款”和“存货”所占用的资金(即“两金”)进行管控,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一般来说,两金占流动资产比重越小越好,说明企业流动性非常好,没有积压,存货周转速度非常快,资金的使用效率很高,企业经营情况非常好。


数据显示,两金占流动资产比重较多的区间分别为:位于19.20%~29.23%的药企有76家,位于29.23%~39.26%的药企有77家,位于39.26%~49.29%的药企有73家,位于49.29%~59.31%的药企有67家。


其中,加科思-B、德琪医药-B、云顶新耀-B和药明巨诺-B这4家公司的两金占流动资产比重最小不足1%。而最高的4家是紫鑫药业、*ST辅仁、中国再生医学和*ST济堂的该比率均高于95%分别为99.43%、98.52%、96.68%和96.47%。


经测算得出,上市药企2020年两金占流动资产比重最优值为46.8%,其中,健民集团和众生药业等最接近优秀值。


(6)期间费用率



通过“带金”销售的营销手段拉动销售增长是许多医药企业的传统做法,而带量采购、两票制等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入,通过CSO套现方式进行商业贿赂、违规营销成为医药行业财税监管的重点。


为了客观衡量企业盈利能力,标准排名引入“期间费用率”这一指标,该指标反映了企业的成本费用控制能力和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

研究发现,在上市医药企业中,2020年,期间费用率较高的企业均是上市尚未实现盈利的企业,但也不乏费用管控较好的企业。


其中,ST冠福、恒智控股、长江生命科技、中红医疗和创美药业等企业期间费用率均低于5%。


根据统计数据将上市药企2020年的期间费用率按照正态分布模型排列,剔除极端值后,发现有106家企业的期间费用率在0~20%之间,121家企业的期间费用率位于20%~40%之间,84家企业的期间费用率位于40%~60%之间,29家企业的期间费用率位于60%~80%之间。


以标准差调整期望值并结合行业特点得出期间费用率的最佳值13.5%,其中,天坛生物的期间费用率为13.95%,最接近该值。依照正态分布曲线上离散程度由最佳值对应的满分向两侧递减修正计算得出药企的期间费用率系数。


2.资产质量


如果说盈利能力是企业经营的结果,那么企业对资产的安排和使用程度上的差异即资产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导致企业实现利润、创造价值水平的差异,即实际获现能力和变现能力的差异。


因此,标准排名将资产质量状况也纳入药企绿色信用指数的考量范围,通过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资产现金回收率这5大系数来客观反映药企的资产质量状况。


(1)资产周转率



资产周转率是衡量企业资产管理效率的重要财务比率,体现了企业经营期间全部资产从投入到产出的流转速度。标准排名引用该指标作为衡量药企资产质量状况的一个关键指标。


一般情况下,资产周转率数值越高,表明企业总资产周转速度越快,销售能力越强,资产利用效率越高。


标准排名研究发现,上市药企2020年的资产周转率按照正态分布模型排列,剔除极端值后,204家药企的资产周转率位于0~0.40之间,232家资产周转率位于0.40~0.82之间,53家资产周转率位于0.82~1.24之间,18家位于1.24~1.65之间,大于1.65的药企有12家。


以标准差调整期望值得出资产周转率最优值为1.52,从而奥泰生物(1.52)和国药控股(1.57)最接近该值并取为资产周转率系数的满分4分,依照正态分布曲线上离散程度由最佳值对应的满分向两侧递减修正计算得出各家上市药企的资产周转率系数。


(2)流动资产周转率



与资产周转率相似,流动资产周转率是标准排名评价企业资产利用率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研究发现,2020年流动资产周转率最高的3家药企有浙农股份、万邦德和ST冠福,其流动资产周转率分别为5.35、5.19和4.82;最低的4家药企分别欧康维视生物-B、康希诺-U、迈博药业-B和嘉和生物-B。


结合行业特点,通过正态分布计算得出药企流动资产周转率2.35次为最优,华东医药(2.36)和兴齐眼药(2.36)的该项值最为合理。


(3)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是企业资本运转的重要环节,是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项目。在经济增长整体放缓的大背景下,随着“药品零差价”、“两票制”等医改政策不断推进,促进医药流通企业市场集中度提升的同时,医药企业应收账款占用问题逐渐突显。


基于药品流通特点和“医保制度”,通常情况下医保不能及时给医院钱,医院无法及时支付药品经销企业货款,药品经销企业也就无法及时支付制药企业货款。通常医药商业企业作为流通环节枢纽,本身应收账款相对较高。两票制下,制药企业需自己讨要货款,甚至垫付货款,回款周期会拉长。


公司的应收账款占比越高,就意味资金回流越少,为了维持运营,企业不得不进行融资,导致财务费用上升。因此积极而有效率的应收款项的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资金利用效率,防范经营风险。标准排名将应收账款周转率也作为衡量药企资产质量状况的一个关键指标。


在标准排名监测的企业中,2020年应收账款周转率较高的3家药企分别是*ST金泰、德视佳和中国再生医学,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469.99、129.74和90.59。值得注意的是,艾力斯-U因未实现盈利故其应收账款周转率为-2.34,垫底行业。


一般情况下,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越好,周转率高,表明赊账越少,收账迅速,账龄较短;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强。


标准排名研究发现,上市药企2020年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按照正态分布模型排列,剔除极端值后,266家药企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位于-2.35~6.95之间,69家应收账款周转率位于6.95~16.25之间,12家应收账款周转率位于16.25~25.55之间,8家位于25.55~34.86之间。


以标准差调整期望值得出应收账款周转率最佳值为8.4,中国生物(8.41)康弘药业(8.32)和鱼跃医疗(8.76)等最接近最优值,并取其应收账款周转率系数为满分,依照正态分布曲线上离散程度由最佳值对应的满分向两侧递减修正计算得出各药企的该系数。


(4)存货周转率



从企业内部控制来看,存货内部控制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在加速资金周转速度、降低企业成本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方面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因此标准排名采用存货周转率指标来衡量上市药企的资产质量和运营效率。


2020年,上市药企中存货周转率较高的2家企业是泰格医药(569.92)和中金辐照(283.06),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两家均是提供医疗器械与服务企业。


其中,泰格截至2020年年末存货余额仅为472万元,故存货周转率过高。康希诺生物-B、益盛药业、嘉和生物-B、艾力斯-U、紫鑫药业、泽璟制药-U和神州细胞-U等企业的存货周转率均不足0.2。


数据显示,上市药企存货周转率在0~2次之间的企业有177家,2~4.02次之间有161家公司,70家药企在4.02~6.01次之间。


整体来看,医药等行业来说存货周转率较为偏低。因此依据正态分布模型和行业特点,我们计算出存货周转率的最佳值为5.5次,华东医药(5.56次)的存货周转率最接近该值对应系数得满分3分,从而依照正态分布曲线上离散程度由最佳值对应的满分向两侧递减修正计算得出其他药企该项系数。


(5)资产现金回收率



资产现金回收率由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全部资产的比率计算得出,该指标旨在衡量企业全部资产产生现金的能力,该比值越大越好,回收率越高,说明收回的资金占付出资金的比例高,损失小。


数据显示,2020年上市药企中有85家企业资产现金回收率为负值,其中中国再生医学以-107.20%的资产现金回收率垫底;此外,有53家药企的资产现金回收率高于20%,中红医疗(114.55%)和英科医疗(107.87%)领跑该指标。


研究发现,药企的资产现金回收率为22.6%最合适,三鑫医疗(22.83%)和大博医疗(22.79%)最接近获得该项系数满分。


3.债务风险


盈利能力和资产状况更多的是评价企业的经营结果和资产运用效率,但系统的衡量财务稳健程度还不够,因此,标准排名引入债务风险指数来更为客观的评价。


(1)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是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以及反映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的指标,标准排名将其视为衡量药企财务风险的一个指标。


数据显示,2020年上市医药企中,诺辉健康-B(233.23%)、超人智能(183.93%)、兆科眼科-B(160.82%)、中国再生医学(136.17%)、心通医疗-B(131.04%)和*ST康美(119.49%)这6家的资产负债率高于100%。


其中,上市药企中资产负债率位于1.42%~24.61%的企业有218家,位于24.61%~47.80%的企业有200家,位于47.80%~70.99%的企业有70家,位于70.99%~94.18%的企业有21家。


标准排名认为资产负债率过高,企业财务风险大,企业可能会丧失偿债能力产生信用危机;资产负债率过低,企业财务成本较低,风险较小,企业偿债能力强,但一定程度上经营保守没有利用好财务杠杆来增强盈利能力。


因此,根据正态分布标准排名测算出药企资产负债率最适合的数值为24.4%,华润双鹤(24.48%)、东瑞制药(24.80%)、天士力(24.92%)、康龙化成(24.98%)等最接近最优值,得该系数满分4分。此外,依照正态分布曲线上离散程度由最佳值对应的满分向两侧递减修正计算得出其他药企的资产负债率系数。


(2)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是指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该比率反映企业速动资产状况和短期偿债能力,用来衡量企业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


标准排名统计的上市药企中2020年的速动比率最高的5家企业为沛嘉医疗-B(56.74倍)、爱美客(48.75倍)、诺诚健华-B(39.16倍)、康基医疗(38.15倍)和歌礼制药-B(37.56倍)。


通常来讲,一般企业的速动比率标准值应高于“1”倍,统计数据显示,高于标准值“1”倍的药企占比达80%左右。其中,博晖创新(0.15倍)、紫鑫药业(0.23倍)、*ST恒康(0.25倍)和ST冠福(0.28倍)这4家的速动比率在上市药企中排在末尾。


依据正态分布模型测算出速动比率最优值为1.45倍,其中,奥美医疗(1.45倍)和海欣股份(1.45倍)的该指标最为合适。


(3)已获利息倍数



衡量企业的偿债能力仅仅依靠短期偿债能力指标还不够,已获利息倍数的意义在于考查企业的利润对于企业利息负担的保障程度,标准排名认为,企业的经营收益至少能够负担利息费用,故通过采用已获利息倍数来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一般情况下,已获利息倍数越高,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


据WIND数据显示,上市药企中披露2020年已获利息倍数的有378家,并且各企业之间已获利息倍数数值差异明显。


通常来讲,已获利息倍数较低意味着长期偿债能力较差,但像恒瑞医药、迈瑞医疗和健康元等企业没有利息费用,计算已获利息倍数没有意义。


剔除极端值后最终依据正态分布模型测算出2020年药企的已获利息倍数最佳值为16.5,中国生物(16.50倍)最接近该值,鱼跃医疗(16.78倍)、科兴制药(16.41倍)次之。


(4)现金比率



值得注意的是,会计通常采用权责发生制来核算收入和费用,本期的利息费用未必就是本期的实际利息支出以及本期的息税前利润与本期经营活动所获得的现金也未必相等,因此企业的现金流也是最为关键的指标之一。标准排名选取现金比率作为衡量企业实时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


通常来讲,考虑现金方面的限制,现金比率不应过高或过低。现金比率过高,表明企业通过负债方式所筹集的流动资金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企业失去投资获利的机会越大;现金比率过低,企业就面临较高风险,不能按期支付借款利息、偿还到期债务,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经营及紧急情况下现金的需要。


研究发现,现金比率较低的5家药企分别为紫鑫药业、泰凌医药、卓悦控股、博晖创新和中国再生医学,这5家企业的现金比率甚至不足0.10倍。


313家药企2020年现金比率位于0~1.83倍之间,111家药企2020年现金比率位于1.83~3.66倍之间,30家药企2020年现金比率位于3.66~5.50倍之间,65家药企2020年现金比率大于5.5倍。其中,沛嘉医疗-B以55.45倍的数值居现金比率最高位。   


最终,依据正态分布模型测算出,2020年药企现金比率最佳值为3.3,神威药业(3.3)、花园生物(3.36)和康弘药业(3.41)最接近最优值,得该系数满分。


(5)带息负债比率



带息负债比率是企业全部负债与全部资金来源的比率,用以表明企业负债占全部资金的比重,反映企业偿付债务本金和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


数据显示,披露带息负债比率的上市药企有413家,且各企业该项数值分化明显,该指标最低的3家企业分别为吉林长龙药业、万东医疗和百奥泰-U的该项数值均不足1%。


而带息负债比率逾80%的药企有8家,其中,特一药业(88.65%)、同和药业(88.30%)和灵康药业(87.15%)这3家该项指标最高。


最终,标准排名根据正态分布测算出21%左右最为合适,济川药业(21.94%)、华恒生物(21.76%)、中国医药(21.39%)、ST金花(21.12%)和振东制药(21.05%)等最接近该值。


4.经营增长


衡量医药企业绿色信用指数的最后一个指标为经营增长情况,通过销售增长率、归母净利润增长率和资本积累率预判企业未来发展潜力。


(1)销售增长率



医药行业同样也是重资产行业,现金流非常重要,销售收入增长越快,说明企业未来越有发展潜力,财务安全更有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0年上市药企中有156家销售收入增长实现降速,在销售收入增长率为负值的156家药企中,于2020年6月才上市的神州细胞-U以-87.56%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垫底。而2020年2月在科创板上市的百奥泰-U则以26327.13%领跑行业。


数据显示,有121家药企的销售收入增长率位于0~16.03%之间,95家药企的销售增长率位于16.03%~73.72%之间,90家药企的销售增长率位于73.72%~130.81%之间,16家药企的销售增长率位于130.81%~187.91%之间。


销售收入增速过快,说明企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不够成熟,过低说明企业经营不景气,剔除极端值后,经测算,迪安诊断(25.98%)、艾德生物(25.94%)、迈得医疗(25.59%)以及普利制药(25.10%)等企业的该指标较为合适。


(2)归母净利润增长率



净利润作为企业经营的最终成果,是衡量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归母净利润增长率可作为预测药企经营增长及发展情况的另一指标。


研究表明,上市药企中2020年实现净利润同比下滑的药企数量高达210家。其中,德斯控股(-5693.3%)、仟源药业(-5053.3%)、爱帝宫(-3288.6%)和联康生物(-2825%)这4家归母净利润增长滑坡最快。


而圣湘生物、华康生物医学、英科医疗和康健国际医疗则赚得盆满钵满,净利润增长率分别高达6527.90%、3994.01%、3829.57%、3038.25%。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圣湘生物净利润激增主要系报告期内,面对全球突发疫情,公司积极响应构建起了全场景化新冠检测整体解决方案,新冠核酸检测试剂、核酸检测仪器、相关耗材、检验服务等产品及服务的销售业绩取得重大突破所致。


剔除极端值后,经正态分布测算得出爱尔眼科、山东药玻和仙琚制药等企业得归母净利润增长率系数满分2分。


(3)资本积累率



资本积累率指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与年初所有者权益比率。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的资本积累越多,应对风险、持续发展的能力越强。


数据显示,2020年资本积累率最高的3家药企分别为兆科眼科-B(2821.69%)、泽璟制药-U(2193.67%)和神州细胞-U(1590.50%),值得注意的是兆科眼科-B于2021年上市,泽璟制药-U和神州细胞均于2020年上市,由于上市融资等故该项数值超高。


据正态分布图显示,该数值小于0的药企有115家,位于0~26.30%之间的企业有258家,位于26.30%~80.72%的企业有65家,位于80.72%~140.33%的药企有27家。


根据正态分布模型计算得出517家药企中资本积累率最优值为21.4%,其中美康生物(21.51%)和万孚生物(21.66%)等最接近最优值。


综上所述,标准排名依据绿色发展、社会影响、公司治理和财务信用等四大方面、 37个细分指标系数得分,经汇总计算得出517家上市药企的绿色信用指数,最终按照排序得出《2021中国医药绿色信用指数TOP50》榜单。


由于篇幅所限,标准排名未能将上市药企的绿色信用指数的37大系数原始数据一一公布,仅选取最能代表企业绿色信用水平的营业收入、净利润、所得税、研发投入占比、污染物排放量、资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归母利润增长率和公益捐赠等10大系数原始数据予以公布,以供参考,同时展现该评价的客观性与公正性。


六、2021 中国医药绿色信用指数 TOP50 特点


《2021中国医药绿色信用指数TOP50》显示,恒瑞医药以80.5的绿色信用指数摘得榜首之位,石药集团和复星医药分别以79.2和78.1的得分排名第二和第三。


数据显示,恒瑞医药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277.35亿元,净利润为63.09亿元,纳税17576万元,研发投入占比17.99%,资产周转率为0.9,资产负债率为11.35%,归母净利润增长率为18.78%,对外捐赠10546万元。


排名第二的石药集团,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249.42亿元,净利润为51.6亿元,纳税51013万元,研发投入占比11.59%,资产周转率为0.9,资产负债率为23.18%,已获利息倍数为523.5倍,归母净利润增长率为38.92%,对外捐赠3439万元。


而复星医药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303.07亿元,净利润为39.4亿元,纳税56473万元,研发投入占比9.22%,温室气体排放量为82.79万吨,资产周转率为0.4,资产负债率为45.08%,已获利息倍数为7.7倍,归母净利润增长率为10.27%,对外捐赠4038万元。


可以看到,排名前三的药企各有优点,如恒瑞医药拥有研发水平、盈利能力、低负债率及公益捐赠规模;石药集团则是较高的营收规模、较低的负债能力;复星医药凭借强劲的盈利能力及较好的偿债能力排在榜单第三名。


但值得注意的是,排名前三的企业绿色信用指数均不及90,恒瑞医药绿色信用指数最高,仅为80.5,主要是其ESG数据披露不完善,尤其环保数据披露不完善。


报告显示,绿色信用指数位于70分及以上的上市药企有13家。排名第4至第10位的上市药企分别为:迈瑞医疗(76.7)、中国生物(76.7)、上海医药(75.4)、科伦药业(73.3)、中国中药(73.0)、翰森制药(72.4)、华润医药(71.9)、国药控股(71.3)、华东医药(70.8)、健康元(70.8)等8家企业。


其中,迈瑞医疗和中国生物均以76.7的绿色信用指数并列第4名。数据显示,迈瑞医疗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210.26亿元,净利润为66.6亿元,纳税34718万元,研发投入占比8.89%,温室气体排放量为5.55万吨,资产周转率为0.7,资产负债率为30.07%,归母净利润增长率为42.24%,对外捐赠6544万元。


而中国生物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38.04亿元,净利润为27.71亿元,纳税26614万元,研发投入占比11.03%,资产周转率为0.5,资产负债率为52.51%,已获利息倍数为16.5倍,归母净利润增长率为2.38%。可以看出上述两企业营收规模相当,但各有特色。迈瑞医疗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以及公益捐赠规模,而中国生物的研发投入比率较高、负债较低。


《2021中国医药绿色信用指数TOP50》中排名第11名的华东医药(70.8)和健康元(70.8)也是并列排名,华东医药和健康元偿债能力相当,但华东医药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发展能力欠佳,而健康元盈利能力一般、发展能力不错。可以看到,排名前11名的药企绿色信用指数均在70之上。


绿色信用指数排名第12至第20的分别是丽珠集团(69.7)、药明康德(69.1)、华海药业(68.6)、鱼跃医疗(68.6)、人福医药(67.3)、乐普医疗(67.0)、天士力(66.8)、以岭药业(66.2)、白云山(66.0)和华大基因(65.4)。


其中,华海药业和鱼跃医疗并列第14名,值得注意的是这2家公司尽管规模较小,但其各项指标均不错,在绿色信用指数TOP50前20名里冲进来的2家营收不足百亿元的企业。


紧随其后的是三生制药。营业收入55.92亿元,净利润为8.36亿元,纳税5762万元,研发投入占比10.56%,资产周转率为0.3,资产负债率为25.94%,已获利息倍数为13.1倍,归母净利润增长率为-14.16%。


另外,在《2021中国医药绿色信用指数TOP50》排名第22至36的16家企业的绿色信用指数均位于60分以上,分别为浙江医药(63.2)、新和成(63.0)、步长制药(62.8)、华润三九(62.6)、长春高新(62.2)、威高股份(61.9)、金域医学(61.7)、普洛药业(61.4)、联邦制药(61.1)、亿帆医药(60.8)、安迪苏(60.6)、智飞生物(60.4)、英科医疗(60.4)、华润双鹤(60.3)、蓝帆医疗(60.2)、振德医疗(60.0)。其中,智飞生物和英科医疗并列第33名。报告显示,绿色信用指数位于60及以上的药企有40家。


此外,在《2021中国医药绿色信用指数TOP50》中排名第37名至第50名的爱尔眼科、片仔癀、中国医药、国药股份、重药控股、同仁堂、国药一致、药明生物、新华制药、云南白药、济川药业、昆药集团、康哲药业、中新药业、康恩贝、华兰生物、甘李药业和安图生物等18家药企,绿色信用指数均处于[50,60)。


其中,国药股份和重药控股、药明生物和新华制药、昆药集团和康哲药业、康恩贝和华兰生物,分别两两并列榜单第40名、第43名、第46名、第48名。


最终,安图生物以50.9的绿色信用指数收尾榜单。其实现营业收入29.78亿元,净利润为7.57,纳税5438万元,研发投入比率11.51%,资产周转率为0.5,资产负债率为19.07%,已获利息倍数为50.3倍,归母净利润增长率为-3.41%,公益捐赠1176万元。


(一)前五强营业收入占比逾五成



《2021中国医药绿色信用指数TOP50》显示,58家上榜药企合计实现营收规模达16695亿元。


其中,国药控股以4564.27亿元的营业收入,高居行业榜首;上海医药以1919.09亿元的营业收入排名第二;华润医药以1693.96亿元位列行业第三;白云山营业收入616.74亿元位列第四;紧随其后的是国药一致实现596.49亿元的营业收入。


上述五家药企2020年营收均过500亿元,合计实现营业收入达9390亿元,占TOP50药企总营收规模的56.25%。


值得注意的是,白云山和国药一致尽管营收规模位列行业前列,但因其他财务指标和绿色发展水平表现欠佳,无缘绿色信用指数前十,分别排在榜单第19和42位。


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高于200亿元的企业还有重药控股(452.2亿元)、国药股份(403.79亿元)、中国医药(393.12亿元)、华东医药(336.83亿元)、云南白药(327.43亿元)、复星医药(303.07亿元)、恒瑞医药(277.35亿元)、石药集团(249.42亿元)、中国生物(238.04亿元)、迈瑞医疗(210.26亿元)、人福医药(203.69亿元)。


处于百亿级别的药企还有药明康德、科伦药业、步长制药、智飞生物、中国中药、英科医疗、华润三九、天士力、健康元、同仁堂、爱尔眼科、安迪苏、威高股份、丽珠集团、振德医疗和新和成。


此外,26家药企2020年实现的营业收入均不足百亿元。其中,华兰生物、甘李药业和安图生物这3家药企的营业收入排在末位,分别为50.23亿元、33.62亿元和29.78亿元。


(二)净利润差异较大



《2020中国医药绿色信用指数TOP50》显示,58家药企合计实现净利润规模达1331.36亿元,不同药企间净利润差距明显。


数据显示,2020年净利润最高的企业是国药控股,为71.87亿元。其次,2020年实现净利润超过50亿元的药企还有6家,分别是英科医疗(70.05亿元)、迈瑞医疗(66.6亿元)、恒瑞医药(63.09亿元)、上海医药(56.05亿元)、云南白药(55.11亿元)和石药集团(51.6亿元)。


此外,其他51家上榜药企,2020年实现净利润均不足40亿元。其中,净利润大于20亿元的药企有16家,分别是复星医药(39.4亿元)、新和成(35.77亿元)、长春高新(33.08亿元)、智飞生物(33.01亿元)、白云山(30.92亿元)、药明康德(29.86亿元)、振德医疗(29.72亿元)、华东医药(29.1亿元)、华润医药(27.75亿元)、中国生物(27.71亿元)、健康元(25.78亿元)、翰森制药(25.69亿元)、康哲药业(25.3亿元)、丽珠集团(21.31亿元)、华大基因(21.02亿元)、威高股份(20.3亿元)。


而乐普医疗、爱尔眼科、华兰生物、步长制药、蓝帆医疗、鱼跃医疗、人福医药、国药一致、片仔癀、药明生物、中国中药、华润三九、同仁堂、金域医学、国药股份、安迪苏、中国医药、济川药业、甘李药业、以岭药业、重药控股、天士力和华润双鹤这23家上榜企业净利润均处于10亿元至20亿元区间。此外,在净利润不足10亿元的12家药企中,新华制药以3.47亿元垫底。


(三)国药控股纳税最多


纳税是每个企业应尽的义务,而企业经营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在追求利润的同时能够积极纳税和参与公益捐赠,彰显了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风范。


通过一个企业的纳税情况也能从侧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标准排名通过WIND数据库汇总了A股上市企业的营业税金及附加合计以及H股上市药企的所得税科目。


数据显示,上榜药企2020年合计缴纳所得税金额达192.34亿元。其中,国药控股以26亿元的纳税额领跑行业。紧随其后的上海医药和华润医药2020年实现应缴税费额度均超过10亿元,分别为14.8亿元和12.1亿元。


2020年所得税过亿元的药企还有47家,其中包含上海医药、翰森制药、白云山、恒瑞医药、步长制药、迈瑞医疗、复星医药、科伦药业、华东医药、云南白药等龙头药企。


值得关注的是,纳税额不足亿元的药企有8家,其中纳税额大于5000万元的企业分别为亿帆医药(7797万元)、蓝帆医疗(7016万元)、甘李药业(6674万元)、鱼跃医疗(6489万元)、三生制药(5762万元)和安图生物(5438万元)。而中新药业和新华制药2家纳税额均低于5000万元,其中,新华制药以2306万元的纳税额垫底。


(四)研发投入不足



《2021中国医药绿色信用指数TOP50》报告显示,恒瑞医药2020年研发投入占比最高达17.99%。紧随其后的分别是翰森制药(14.40%)、甘李药业(12.49%)、石药集团(11.59%)、安图生物(11.51%)、中国生物(11.03%)和三生制药(10.56%)。


研究发现,除了这7家研发投入超过10%,其他披露数据的49家上榜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率均不足10%。


其中科伦药业(9.28%)、复星医药(9.22%)乐普医疗(9.16%)2020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高于9%;而白云山(0.99%)、康哲药业(0.96%)、上海医药(0.86%)、华润医药(0.65%)、云南白药(0.55%)、中国医药(0.21%)、国药股份(0.13%)和重药控股(0.01%)等8家药企2020年研发投入不足营业收入的1%。


整体来看,各药企研发投入不足,大部分药企愿意拿出不足当年营收10%左右的资金进行研发。


(五)碳排放披露不足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为地球降温,成为社会各部门以及公众关注的焦点。


《2021中国医药绿色信用指数TOP50》显示,披露温室气体排放情况的企业较少,且差距较大。


其中,2020年片仔癀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小,仅0.85万吨,其他低于10万吨的药企有金域医学(2.55万吨)、迈瑞医疗(5.55万吨)、爱尔眼科(6.55万吨)和药明生物(8.54万吨)。


温室气体排放量处于10万~100万吨级别的药企有白云山(13.51万吨)、华润双鹤(20.72万吨)、华润三九(22.28万吨)、药明康德(23.19万吨)、中国中药(30.66万吨)和上海医药(41.5万吨)。


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处于百万吨级别及以上的药企有3家,科伦药业、健康元和复星医药。


明显看出,各药企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数据欠缺且各企业排放情况表现不一。不过不能仅片面的从数字量化,因披露污染物排放情况的标准不一样,详尽程度也不一样,所以会导致数值上的差别。


(六)资产周转率普遍较低


数据显示,振德医疗(2.3)、英科医疗(1.7)、国药股份(1.6)、国药控股(1.6)、国药一致(1.6)、金域医学(1.5)、华东医药(1.5)等7家企业资产周转率超过1.5,特别是振德医疗资产周转率排名该指标第一。


上海医药、重药控股、中国医药、智飞生物、普洛药业、白云山、华大基因、昆药集团和华润医药等9家企业,2020年资产周转率均高于1。


其他43家药企,34家企业的资产周转率在0.50~1区间;8家药企资产周转率位于0.1~0.5区间。药明生物和新和成分别以0.2和0.3的资产周转率垫底。


整体来看,上榜药企的资产周转率普遍较低


(七)负债水平分化明显


《2021中国医药绿色信用指数TOP50》显示,上榜药企资产负债率分化明显。


资产负债率较低的3家企业分别是甘李药业(5.99%)、恒瑞医药(11.35%)和康哲药业(12.58%),共7家药企的资产负债率低于20%。


其次,资产负债率处于20%~30%的药企有16家;处于30%~50%的企业有24家;资产负债率在50%~70%的企业有9家。


此外,国药控股(71.10%)和重药控股(75.30%)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垫底上榜企业。这也是国药控股未能跻身前三甲的重要原因之一。


(八)已获利息倍数差异明显


数据显示,翰森制药2020年的已获利息倍数高达1884.5倍,紧随其后的振德医疗、石药集团、金域医学和康哲药业的已获利息倍数均高于100,分别为581.6倍、523.5倍、104.1倍和103.3倍。


在58家上榜企业,有41家披露已获利息倍数,其中,已获利息倍数处于50~100倍的药企有4家;处于10~50倍的企业有21家;小于10倍的药企有11家,其中科伦药业以2.6倍垫底。整体来看,上榜药企已获利息倍数差异明显。


(九)八成药企净利润同比增长


《2021中国医药绿色信用指数TOP50》显示,上榜药企利润增长率情况表现不一,八成药企2020年净利润增长率为正值。


榜单显示,2020年归母净利润增长率为正值的药企有47家,其中华大基因、金域医学和蓝帆医疗分别以656.43%、275.24%和258.66%的净利润增长率排名前三,鱼跃医疗、浙江医药和以岭药业归母净利润增长率均大于100%。


净利润增长率位于50%~100%的药企有长春高新(71.64%)、药明生物(66.59%)、新和成(64.33%)、华海药业(63.24%)、药明康德(59.62%);位于20%~50%的药企有普洛药业、迈瑞医疗、智飞生物、石药集团、人福医药、安迪苏、中国医药、云南白药、丽珠集团、康哲药业、华兰生物、健康元、爱尔眼科和片仔癀。此外,净利润增长率为正值的药企还有22家。


2020年净利润同比下滑的药企有11家,其中同比下降幅度超过10%的药企有6家,其中,康恩贝以-231.15%的归母净利润增速垫底榜单。


(十)公益捐赠差别明显



公益捐赠是衡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升社会影响的关键指标。上榜的58家企业中有49家披露该数值,其中爱尔眼科和恒瑞医药,年度实现公益捐赠额度为3.11亿元和1.05亿元。


而国药控股(9609万元)、上海医药(8482万元)、迈瑞医疗(6544万元)、科伦药业(5562万元)和人福医药(5522万元)紧随其后,2020年对外捐赠额度超过5000万元。


此外,翰森制药、复星医药、智飞生物、石药集团、华润医药、华东医药、英科医疗、长春高新、华大基因、白云山、健康元、康恩贝、同仁堂、天士力、新和成、安图生物、以岭药业、丽珠集团和乐普医疗这19家药企年度公益捐赠均超过1000万元。




联系我们

北京: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C座508

电话/传真:010-63906562

广州:广州市黄埔区科汇二街4号801A08

电话:020-36801094

邮箱:admin@greenrank.com.cn

京ICP备17053107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648号

Copyright 北京万家绿色信用评级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联系客服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9:00-17:30
 联系方式
客服微信:598756835